本报讯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日,无锡市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并出台《全市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五条举措》(以下简称《举措》)。《举措》从调处商事纠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化执法司法监督、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机制等重点方面,细化明确了15条具体任务,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注入法治动能。
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举措》第3条提出要通过优化审判职能,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维护企业的创新成果。据悉,2024年,无锡两级法院共在12起知识产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知产民事案件判赔总额高达1.39亿元。在通用电气公司技术秘密案审理过程中,法院认定被告侵害通用电气公司技术秘密,判决其停止生产侵权产品、销毁记载技术秘密的载体、刊登消除影响声明、连带赔偿2000万元,该案的判决体现了平等保护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维护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优质的营商“沃土”才能让经营主体迸发活力。《举措》第8条指出,要通过加强刑事打击力度,严惩企业内部职务犯罪,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起诉破坏市场秩序犯罪725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42人,有力维护了健康有序的环境。在一起涉案金额26亿元的合同诈骗案中,检察院协同公安机关追回经济损失5.2亿余元,为企业卸下了发展包袱。
随着无锡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建设项目的增多,对境外法律服务也有了新需求。《举措》第7条要求高标准运行国际商事法庭,服务企业涉外经营。我市司法局成立无锡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开通“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通道,在锡山区设立全省首个电动车行业涉外公证服务站。目前,全市建立全球法律服务即时响应系统,汇集300多家境内外法律服务机构,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60余个海外投资项目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解决跨国贸易纠纷案件1200余件。
除此之外,《举措》还在保护高新技术人才合法权益、建立涉企监督绿色通道、优化公安政务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做法,为解决企业经营之需、发展之困,做好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在提优政法服务、保护知识产权、化解行政争议、执行民商案件等方面探索了新路。(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