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网事

美女模特姿势奇怪、缺胳膊少腿……

封杀AI“照骗”,“淘宝”终出手

  AI生成的“卖家秀”导致消费者遭遇“货不对板”。

  AI造假“卖家秀”里的模特拍摄背景会有明显的P图痕迹。

  表情姿态一模一样的模特,出现了缺胳膊少腿现象。

  最近,有电商平台宣布全平台启动AI假图治理,直言AI造假已经成为劣质商家、商品的帮凶,损害知识产权、侵害消费者利益。记者调查发现,不仅“卖家秀”不可轻信,AI造假还出现在“买家秀”中;不仅“买家秀”“卖家秀”图片可能经AI加持后被美化,直播、视频展示的“卖家秀”“买家秀”也有水分。

  不少电商平台上,AI造假现象随处可见。在产品介绍环节,部分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图片。也许是部分造假商家“技艺不精”,稍微仔细检查一下,就能发现端倪——

  不同商家使用同一个“AI模特”进行“卖家秀”,模特的姿势表情一模一样,甚至因为修图不仔细,有的模特出现了缺胳膊少腿的情况;在AI生成的“卖家秀”背景中,出现了很多有违生活常识的细节,包括无法识别的字体、与模特穿着相矛盾的季节特征等等。

  “山寨”“照骗”层出不穷

  乍一看,挺好看,但再一看,总觉哪不对劲,有一种说不出的违和感。许多商品图里的模特虽然穿着不同衣服,却能做到从神情到姿势分毫不差……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部分电商商家可以利用AI制作商品图片及视频,其间不乏失真、伪造情况,“照骗”“山寨”层出不穷。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AI伪造的商品图像和视频正大量涌现,成为业内难以根治的问题之一。AI假图风格各异,可换脸、可换装、还可换背景,有写实风,也有动漫风,甚至奇幻风……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还大幅削减了不良商家跨平台抄袭款式、盗用图片的门槛,侵犯了原创品牌与商家的正当权益,恶化了行业生态。

  据记者观察,在多个社交平台,有不少消费者发帖批评某些电商平台“虚假图片”横行,即利用AI假图配合低价诱导购买,到手却发现商品与图片严重不符;更有商家通过AI创造出虚构的“奇幻植物”,哄骗消费者下单;还有商家利用AI打造模特与服饰,从人物到商品皆为虚构。

  实际上,今年以来,国家屡次对AI造假等现象发声。据中国网信网3月14日信息,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该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今年2月,中央网信办部署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明确,将从短视频虚假摆拍、AI技术滥用等8个方面继续治理网络环境。其中就包括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突出AI技术管理和信息内容管理,强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打击借AI技术生成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水军行为等问题,规范AI类应用网络生态。

  首次针对AI假图出台规定

  3月27日,淘天集团发文称:“从今天开始,淘宝全平台启动AI假图治理,严厉打击利用AI假图欺骗消费者、侵害原创品牌商家的违规行为。”据了解,这是电商平台首次针对AI假图出台规定和相应约束措施。

  淘宝规定,商品图片应以商品实拍图作为核心的效果体现,修饰行为应当适度,避免失真。严禁利用AI等技术合成方式,呈现显著失真的与实际不符的商品信息效果图。此次,淘宝也向全行业发出倡议,规范使用AI生成图片,保障商品信息真实,一起加入对AI假图的全面治理。

  淘宝平台发布的《关于商品图片不失真的规则解读》公告显示,商家发布的商品图片应积极、正面,符合大众审美并遵循公序良俗,且以商品实拍图作为核心的效果体现,修饰行为应当适度,避免失真。严禁利用AI等技术合成方式,呈现显著失真的与实际不符的商品信息效果图,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误导消费者。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场景1:商品品质失真或款式不符(如:利用AI等技术导致材质表现失真、纹理褶皱模糊、商品款式不相符)

  ·场景2:商品效果失真或夸大效果展示(如:利用AI等技术过度美化导致不能展示商品真实效果,如呈现动漫感、面部磨皮过度等)

  ·场景3:失真场景或不存在场景,进而导致商品展示失真(如:利用AI等技术产出畸形人体、违反物理规律的图片)

  ·场景4:图片质量差,进而导致商品展示失真(如:利用AI等技术产出抠图白边、贴图感明显的图片)

  “平台鼓励探索AI应用,但要求图片修饰适度,不能失真、滤镜过重。AI的发展和使用应该提高消费体验、促进原创、保护合法商家权益,而不是成为黑灰产违规获利的工具。”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AI可能没有价值判断,但AI的使用者必须有判断,平台必须具有价值取向。

  累计拦截近10万张AI假图

  记者从业内获悉,淘宝天猫升级后的商品规范认定了AI假图的典型场景,包括商品材质或款式不符即“货不对板”、商品效果失真或夸大效果、抠图贴图感明显,以及违反了物理规律的人体、场景等。

  同时,淘宝通过上线识别模型,采取“源头拦截”“存量清理”和“标识提醒”的多项措施,展开全面治理。

  据了解,在接入AI假图识别模型后,淘宝已累计拦截近10万张AI假图。此外,商品详情页还将上线AI合成提示标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指出,淘宝等电商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制定打击AI假图的治理规则,在AI向善方面做出表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生态,优化消费环境。

  陈丽芬认为,AI在拓宽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方面潜力较大,要推广AI创新应用,赋能品质电商发展,同时强化平台对AI直播、AI生成内容等的监督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

  新规上线意味着打击AI假图纳入体系化平台治理范畴,AI虚假商品图片有望在淘宝受到有效遏制,而试图依靠AI盗图走捷径的不良商家,也很难找到生存空间。

  “头部电商平台要更具责任和担当,引领行业自律规范,推动全行业形成合力,探索AI时代电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陈丽芬说。

  (解放日报 九派新闻 券商中国)

  网友闲话

  @Can.:又假又恐怖,必须狠狠打击!

  @菜冬里菜:以前网购看评论,评论出现了打手;后来看销量,销量出现了刷单;后来有了买家秀,现在出现了AI……

  @闲云野鹤:确实是这样的!今年冬天下单买的加绒棉裤,送来的与宣传片不是一回事,结果退掉了,重新购买。

  @老豆:几十年的淘宝老用户,现在上淘宝买东西都一直担心看到的真不真实,为了确认商品的真实性要增加很多浏览量进行对比。

  @ling:所以我现在只在几个固定的店铺买东西,而且很夸张的直播间也不敢去,几乎都是假货或者以次充好。

  @阿华:希望所有购物平台都要打击这种现象!

  @燕麦:不只AI图换装,还有那种衣物图片都是折起来拍的,不拍清楚全部,评论中还有刷单的,放的图片都是一样的,都需要整治。

  @郁达生:凡商品宣传图与实物不相同,也应判假一罚十!

  @岚:建议建立举报机制,查实的举报有奖,被举报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