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担心忘带钥匙,指纹能开、密码能开、手机也能开,智能门锁正快速进入千家万户。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关于智能门锁的安全性、法律纠纷也成热门话题,就在本月,《网络安全技术智能门锁网络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在市区多个家用电器卖场内,智能门锁都放在显眼位置。据销售人员介绍,近几年来智能门锁销量逐年攀升,特别是今年有了补贴后,有不少早期买了智能门锁的市民前来更新换代,“最早的时候智能门锁大多只有密码和指纹解锁两个功能,相比现在的智能门锁,功能上差距很大。”
记者对比了699元和3899元的两款门锁,价格较低的这款仅支持密码、指纹、钥匙三种解锁方式,价格高的则多了NFC、人脸识别、掌静脉、远程开锁多种解锁方式。销售人员表示,门锁的价格差异主要体现在这些智能功能上,功能越多价格越贵,“比如掌静脉就适合老人和小孩,老人和小孩的指纹不容易识别,用掌静脉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此外,部分智能门锁还加入了AI功能,对原有功能进行强化,如访客检测、包裹识别等。对于本月实施的新国标,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新国标主要是对信息安全方面进行了规定,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这些门锁均是符合要求的。
“有点纠结要不要换。”采访中,市民贺女士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据其介绍,她家的智能门锁是几年前买的,最近一段时间时不时会出现故障,表现在识别指纹或输入密码后门锁依然无法打开,无奈之下,贺女士只得再次带上钥匙出门。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时,贺女士请了开锁师傅前来,最终只花了几分钟就打开了门锁,“虽然师傅说不要紧,但我担心这门锁是不是太容易开了?”
为此,记者找到一名开锁师傅咨询。据其介绍,随着智能门锁的普及,他不时接到开智能门锁的单子。相比普通门锁,智能门锁品类繁多的功能都是附加的,其核心依然是锁芯,因此对专业人士来说开起来其实并不难。师傅也表示,对于居民来说,智能门锁的功能还是很实用的,没必要因噎废食,“它的防盗、防开锁是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报警,这就够了。”师傅说,对居民来说,选择自己需要的功能和防盗等级高的C级锁芯即可。
江苏蠡湖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航表示,智能门锁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技术与隐私之间的矛盾,尤其体现在门锁的摄像功能上。近年来仅无锡就有多起类似案例,居民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拍摄到邻居屋内画面,侵犯了其隐私权,被法院要求整改或拆除。部分智能门锁自带的摄像功能,其实就是将摄像头移至门锁上,上海就有过此类案例,法院最终也支持了原告拆除可视门铃的诉求。
周航表示,智能门锁上的可视门铃具有录制、存储视频的功能,如果拍到他人大门及打开门后的室内情况,则可能侵害他人的隐私等权利。周航建议,已经安装的可视门铃,重新征求邻居的意见和同意,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愿,避免因隐瞒安装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同时,可以重新选择合理的安装位置、角度和高度,尽量将摄录范围限制在自家的入户门空间,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晚报记者 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