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商业航天发展有多快?

5至10年内有望实现太空旅游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太空中运行的一颗颗卫星一直是复杂、高难度、集合多种技术手段的高科技产品。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发展,在江苏南通的一家智慧工厂,卫星也能像汽车一样在工业流水线上实现批量生产。

  走进位于南通开发区的一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记者在车间看到,井然有序的生产线上,正在批量生产卫星。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从组建团队到设计卫星,从制造卫星到小批量生产卫星并面向市场推出商业订单、完成交付,仅用3年多时间就完成闭环。据介绍,通过批量化生产后,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5天制造1颗卫星。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的全链条发展。在安徽池州,依托20亿元产业基金和极简审批机制,吸引了国内多家商业航天项目前来落地,当地的商业航天产业也正从一张密密麻麻的规划图谱构筑起“火箭+卫星+材料”全产业链生态圈。

  从卫星制造到火箭发射,从测控服务到应用拓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专家表示,我国商业航天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迎来成熟期。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十五五”商业航天发展思路与路径》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快速健康成长阶段,全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其中,成长期又被划分为成长初期阶段和快速健康成长阶段,在当下阶段,“星箭场测用”链条上的企业陆续挺过从“0到1”的过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共识。赛迪研究院商业航天首席研究员杨少鲜说,太空旅游、商业探月等活动有望在5至10年内实现政策突破、迈向试验验证或商业运营初期。(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