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看无锡

大运河文化带上再添新地标

园林式文化中心绽放伯渎河畔

  本报讯 (晚报记者 陈钰洁)折线廊桥、双层游廊、镂空花格肌理……近日,来到新吴区泰伯大道与锡兴路交叉口东侧,伯渎河文化中心宛如一颗镶嵌于伯渎河风光带上的明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集文化、科普、艺术展览、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通过全景式空间布局与园林化生态理念,为市民打造了一处可游可学的城市文化客厅。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完成内部展陈后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新吴区段上的重点文化设施之一,伯渎河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3684平方米,其建筑方案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操刀,以太湖石“瘦、漏、皱、透”的形态为灵感,通过折线廊桥、双层游廊与镂空花格肌理的立体组合,在伯渎河畔勾勒出起伏有致、活跃灵动的沿河天际线。

  室外,东侧的下沉式阳光草地、南侧的亲水平台及躺人草坪延伸了自然触角,让周边群众可以近距离拥抱大自然的美景。“我们希望伯渎河文化中心可以连接起伯渎河景观脉络,鼓励市民在此休闲、交流。”中建八局项目经理宋广宇介绍说,建筑退让南侧形成开阔的滨河广场,双层游廊、健身步道与台地花园构成了立体的活动体系,既可遮阳避雨,亦能观赏游玩。沿河设置的慢行步道与西侧文化游园、泰伯广场连通,进一步方便了周边居民出行。

  建筑整体与自然深度融合,外立面采用清水混凝土、镂空花格板及玻璃幕墙,在保留混凝土质朴肌理的同时,通过智能表皮系统实现采光、遮阳与保温的平衡。同时,坡屋顶设计融入江南民居元素,整合采光天窗及光伏、光热等主动式系统,彰显绿色建筑理念。步入馆内,空间更显精妙。图书馆阶梯阅读区巧妙融合木色台阶、书架与休憩空间,自然光柔和洒入,气氛静谧、舒畅;美术馆则以白墙灰顶与浅色磨石地面为底色,为艺术作品提供简洁、纯粹的展示“舞台”。值得一提的是,伯渎河文化中心设有135个地下室停车位,与104个文化游园地下室停车位相连通,总共可提供239个停车位。

  “伯渎河文化中心不仅是文化场馆,更是市民与自然对话的窗口。”新吴区建管中心负责人表示,开放园林式的文化艺术中心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未来,这里将成为新吴区文化事业新引擎,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助力大运河文化带焕发现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