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

樱香酿春味

  南长街小学五13班

  锡报小记者 顾湘

  艳阳高照,转过老樱树,忽见花间半掩的朱漆匾额。百年老店的八仙桌上,青瓷碟里卧着樱花小笼。粉色的汤包小巧精致,头尖上的十八道褶皱处恰如含苞的樱花。我咬破蝉翼般的外皮,轻轻一吮,鲜香的汤汁夹着盐渍的樱花瓣,缓缓流入口腔,蟹粉、鲜肉、樱花的味道在舌尖次第绽开。

  轻轻抬头,瞥见墙上的电视正播放着小笼制作视频。画面里盐在花瓣上沙沙地响,待盐渍7日退去涩味,再将这腌好的樱花揉进面皮里,普通小笼即被赋予了春的气息。

  暮色四合时,我踏着浸透樱香的青石小路归去,霓虹把花影拓在了衣襟上。(指导老师:卞丹丹)

  豆腐花

  南长街小学五15班

  锡报小记者 杨茹轶

  阳光明媚的周日,我与爸爸妈妈一同前往惠山古镇,只为品尝那心心念念的豆腐花。

  沿着小巷前行,一股独特而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瞬间勾起了我的馋虫,令人口水直流。顺着香味寻觅,很快便找到了那热气腾腾的豆腐花摊。摊主揭开木桶盖,用小勺将豆腐花舀进小碗,再浇上精心熬制的酱油,随后点缀上紫菜、榨菜碎、蛋皮丝、虾皮。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对摊主阿姨说道:“阿姨,来3碗豆腐花!” 阿姨笑容满面地回应:“好嘞!”

  我用小勺轻轻挖起一勺,豆腐花如棉花般柔软,轻轻抿上一口,嫩滑的豆腐花在舌尖散开,紫菜与虾皮带来的淡淡海味,与醇厚的豆香相互交融,酱油的鲜美在味蕾间绽放,令人回味无穷。(指导老师:沈建媛)

  玉兰饼

  南长街小学五5班

  锡报小记者 王子沐

  与玉兰饼的故事还要从我小时候说起。我刚读幼儿园的时候,家门口新开了一家叫“辉哥玉兰饼”的小吃店。小小的我想象着玉兰饼的样子:它一定是粉嫩或白皙的。没想到拿到玉兰饼时,却是个油腻腻、圆滚滚毫无美感的小圆球。我瞬间大失所望,在妈妈的劝说下,我皱着眉头对着“小胖子”咬了一口,金黄脆皮被牙齿咬开的一瞬间,香浓的汤汁便冲进了我的口腔,那感觉太让人满足了!

  如今,我几乎每个礼拜都会买上一个,轻轻捧在手里,缓缓咬上一口,软、硬、甜、香各种味道在舌尖完美融合,这就是我的美食“心头好”——玉兰饼。

  (指导老师:徐心)

  吴地食春

  南长街小学四7班

  锡报小记者 王乐燊

  东风吹,春来到,江南的人们是懂得吃春鲜的,他们用香椿炒鸡蛋,用马兰头拌香干……最绝的还要数腌笃鲜。

  当第一声春雷打响,笋宝宝就从大地妈妈的怀抱中探出了头。这时候,奶奶就会去菜场买新鲜的春笋,再带上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拿出家里过年时腌制的咸肉,将笋和咸肉切片,五花肉切块,再将五花肉、咸肉焯水后和笋片同煮。

  盛起一碗汤,喝上一小口,我觉得每一个味蕾都沉醉在春天的鲜美中!

  (指导老师:王华珍)

  艾草香里的清明

  南长街小学三3班

  锡报小记者 何梓卉

  今年清明,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阳山,参加“寻味春天”活动。

  盘子里翡翠般的青团皮散发着艾草和糯米的香味,红豆馅像玛瑙般闪亮,黑芝麻馅却像流沙似的散在瓷碗里。老师还没演示完,我已经跃跃欲试。红豆馅还算乖巧,黑芝麻馅就有点淘气了。我刚把芝麻馅放进面皮里,细碎的颗粒就从指缝往下漏,我手忙脚乱地补救,结果捏出个长满疙瘩的“刺猬团”。这时,老师笑着走过来边演示边说:“芝麻馅要从虎口慢慢往里收。”第二次我只舀了小半勺黑芝麻馅料,轻轻收拢面皮。当面皮终于裹住调皮的“黑星星”时,我的鼻尖沁出了汗珠。

  青团蒸熟后,我咬开它的绿外衣,黑芝麻混着艾草香在舌尖漾开甜浪,连脸上沾的黑芝麻都变成了甜甜的奖章。

  (指导老师:周燕)

  学做惠山泥人

  南长街小学三5班

  锡报小记者 张王吉

  那天,阳光洒在惠山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我怀揣着期待,走进了一家泥人工作室。

  我学着泥人大师的样子,拿起一块泥,努力地把它搓圆。可是,这泥好像故意跟我作对,怎么也搓不圆,不是这儿凸一块,就是那儿凹一块。我有点着急了,大师走过来耐心地指导我:“别着急,慢慢来,用力要均匀。”在大师的帮助下,我终于把泥搓圆了。接下来是捏泥人的身体,我小心翼翼地捏出泥人的胳膊和腿,再把它们连接到身体上。看着自己手中初具雏形的泥人,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最后就是给泥人刻上眼睛、鼻子、嘴巴,我还给他做了个桃子。

  (指导老师: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