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天下

大理苍山野生菌遭“掘地式”采摘?

官方:已加强巡查,将依法处罚

  云南的各类可食用野生菌。

  大理苍山野生菌遭“掘地式”采摘。

  “大理的野生菌,马上要被游客采绝了。”7月1日晚间,一篇讲述大批量游客每日进入云南大理苍山掠夺式采摘野生菌的帖文引发热议。

  进入夏季,云南野生菌迎来生长旺季,“捡菌子”成为热门旅游项目,吸引大量游客走进林间体验。然而,近期有科普博主和业内人士陆续发声称,大理苍山等地野生菌遭到过度采集,部分热门采菌线路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引发了关注。

  2日下午,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回应称,每个卡点都有人员在值守,游客违规进入苍山核心区、缓冲区将会被罚款,会加强巡查巡护。

  有人上苍山“掘地三尺找菌子”

  据前述帖文中介绍,上苍山采菌活动兴起于2024年,起初系一些游客自发组成团队,并聘请当地人担任向导。今年,“野生向导”们发现商机后,便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发帖揽客,6月份以来,上苍山采菌子成为到大理旅游“必打卡”项目,“每天进入苍山采菌子的游客数量保守估计都有上万人。”

  帖文指出,有游客手持铁耙在树林中掘地三尺找菌子,森林地面的落叶层被反复刨开,致真菌深藏地下的菌丝被太阳曝晒后死亡,这种商业化掠夺式采摘严重破坏了野生菌的生长环境。

  记者以“苍山”和“菌”为关键词在社交平台上检索发现,连日来,“大理采菌”相关话题热度不断上涨。多名网友分享了带孩子在苍山捡菌子的收获和“爆筐”经验。此外,也有多条招揽游客上山采菌的商业笔记,有多人在评论区询问价格。参与上山采菌的客单价格从几十元至数百元不等,套餐涵盖带队进山、基础装备、午餐等服务。

  记者以游客身份咨询了多个大理采菌团队的领队,对方介绍,根据路线和提供服务的不同,价格一般从98元到300多元不等,单人体验价最低38元。服务包括带队上山、科普野生菌、基础装备、保险,部分团队还提供车接车送、午餐等服务。一位当地领队表示,游客需自行在苍山脚下集合,由领队带着上山,采摘时间为2—3小时。苍山上有几十种野生菌,摘到的都可以带走,对方表示,“没有空手而归过”“只是有些我们自己都不敢吃”。

  一位自称去年起参与采菌带队服务的网友在科普博主帖文内留言称:“这个钱确实好赚,哪怕什么都不懂也能赚一波。”但他也坦言,自己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呼吁身边的朋友一周做一次清野,做一次土壤修复。只是一点微薄之力。”

  “鹿先生”之前在深圳工作,后来辞职来到大理,从2022年开始做爬山、徒步、采蘑菇、看萤火虫等户外经营活动。他说,他们是大理最早做采菌体验的团队之一,3年前的时候整个大理不超过5家,但现在有数百家,鱼龙混杂。

  当地“捡菌游”带队者小张(化名)是2022年最早一批“下场”从事带队采菌服务的团队领队之一。她表示,近两年入行团队数量明显增长,部分临时组建的“快进快出”团队缺乏生态意识,容易引发“踩烂一片、采空一地”的情况。她建议尽快出台相关采菌标准和许可机制,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

  捡菌子热潮已超生态可承受范围

  7月2日,网友发帖称“苍山采蘑菇对生态破坏已进入了恶性循环”,主路附近的蘑菇已不会生长,只能前往更深的野路,呼吁用原地拍照替代采摘。领队素质良莠不齐,对于虎舌兰、水晶兰这类受保护的植物遭受破坏的行为,也不加以约束。

  中国菌物学会成员、科普博主“山猫”日前在社交平台上发出呼吁:“现在的捡菌子热潮已经超出了生态所能承受的范围。”他介绍,当前不少游客采菌只是为了拍个美美的照片,为追求所谓“爆筐照”涌入主路及野路,不仅对菌类生长区域造成踩踏,还人为破坏了森林中的腐殖层和菌丝网络。“以前一些本地人采菌是有规矩的,不采小菌、不采毒菌、不踩野路,现在是拿着钩子耙子满山翻。”他说。

  “山猫”表示:“一些社交平台也给这些帖子很多流量,导致很多人把采菌当成了娱乐活动,不管大小、有毒没毒都采,如红菇、豹斑鹅膏、印度黄汁乳菇之类不能吃的菌子都在采。一些菌子不要了拍完照也不丢回林子里,就丢在路边,孢子也无法传播完成繁衍。”他告诉记者:“当地一些领队素质也参差不齐,给游客一人发一把钩子或者耙子让他们到处翻菌子,将树林里整片腐殖层都破坏掉了,一些保护植物和珍稀植物被拔了他们也不管。”

  “这个不是好事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若众多游客毫无节制且不遵循科学方法上山采摘野生菌,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中还包括一些正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杨祝良还担忧,当落叶层被反复挖掘后,其中的菌丝会因暴露在太阳下而死亡,这会对野生菌的生长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危及树木,因为它们处于共生关系。

  “山猫”表示,适度采摘成熟菌类对子实体影响较小,甚至能促进孢子传播。关键在于“不深挖、不滥采、不踩踏”,以科学常识保护好这一“来自森林的馈赠”。

  违规进入苍山核心区将罚款1000元以上

  据悉,云南作为“野生菌王国”,拥有全球约36%、全国约90%的野生食用菌种类,滇中地区为可食用野生菌的主要产区。公开资料显示,游客蜂拥而至的大理苍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南端与滇中高原的接合部,地处三江水系分水岭的复合地带。因山体原始森林占比高、地形复杂,每年都有人在苍山失联或遇险。苍山的危险主要是气候和地形两方面的因素造成:苍山地区气候多变,即使夏天也会有气温骤降至几度的情况,而且山中多云雾,常年有雨,能见度很低,导致探险者难以辨清方向;苍山目前大部分地方都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山谷、悬崖、峭壁林立,几乎无路可循。

  据大理融媒体报道,6月初,大理州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两名在苍山桃溪峡谷采摘野生菌的游客下山时迷失方向被困,最后经过近3个多小时的搜寻,被困游客被救出。

  “只要抓到,罚款金额在1000元以上。”针对持续升温的“捡菌热”,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关注到网上的信息,苍山每个卡点都有护林员、巡查巡护人员在值守,如果遇到上述情况一定会制止,接下来会加强巡查巡护。

  工作人员表示,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为复杂,人类居住区和自然保护区交错在一起,洱海和苍山中间夹杂着五个镇,村子周边自由地会生长出野生菌,本地人也会进行采摘食用。在缓冲区或核心区发现有人员违规进入的情况,将会严格按照《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有媒体去年9月曾报道,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理市苍山分局、大理市公安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严禁违规进入苍山的通告”,明确苍山保护管理范围的核心区禁止任何人进入,缓冲区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在苍山保护管理范围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应当服从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机构的管理,违者处1000元—5000元罚款。

  近年来,诸如“挖野菜”“赶海”“捉虫子”等“打野潮”在社交媒体带动下迅速升温。对此,云南慢采网络发起人李俊睿呼吁:“应重新学习如何靠近森林,而不是一味索取。”他和志愿者正推动野生菌“可持续采集计划”,倡导适度采集、生态友好型体验。

  (澎湃新闻 央广网 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