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高考落幕及中小学期末考试结束,口腔正畸迎来就诊高峰。医学专家提醒,正畸虽能改善口腔状况与外貌,但需结合年龄、牙齿条件等因素科学选择,术后护理同样重要。
◆暑期正畸热潮凸显 多重因素催生就诊高峰
7月10日上午,无锡口腔医院正畸科诊室外坐满等待的学生及家长。该科室副主任王静介绍,6月下旬以来,科室接诊量较暑期前增长两三倍,青少年群体占比超六成,部分时段预约已排至8月中旬。
就诊高峰呈现明显时间节点:高考结束后2周内、中考结束后1周内、中小学期末考试结束后一月内。王静分析,这与学生时间安排高度相关——考试前学业繁忙无暇顾及,假期则为正畸提供充足时间窗口,避免频繁复诊影响学业。需求主要分两类:“升学准备型”如中高考毕业生,希望改善形象为升学社交加分;“健康改善型”由家长主导,针对地包天、咬合异常等问题,抓住生长发育关键期干预。刚结束高考的小林说:“之前总被笑‘牙齿不齐’,趁暑假矫正,开学能以新面貌见同学。”
◆主流矫正方式各有侧重 健康与心理双重获益
当前主流正畸方式分固定矫正与隐形矫正两大类。王静介绍,固定矫正器(传统托槽、自锁托槽)价格亲民,适合牙齿畸形较复杂、需较强矫正力的青少年,但美观度低、清洁难度大;隐形矫正器以透明、可摘戴为优势,适合对美观要求高的群体,不影响饮食与口腔卫生,但对自律性要求高、价格较贵。
3D扫描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正畸更精准高效。通过3D扫描可快速获取口腔三维数据生成数字模型,替代传统石膏模型;结合AI算法能提前模拟效果,定制个性化方案,缩短设计时间并让患者直观了解预期。
关于正畸的意义,王静表示,从健康角度,整齐牙齿易清洁,可减少龋齿、牙周病;纠正咬合问题能避免牙齿过度磨损及颞下颌关节损伤,提升咀嚼效率。在心理层面,整齐笑容能增强自信,改善社交状态,这种积极心理暗示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
王静提醒,正畸是长期过程:矫正时间通常需要1.5—3年,期间需定期复诊。“暑期是黄金期,能让孩子适应初期不适,也便于家长监督口腔卫生。”
◆科学矫正避误区 后期维护是关键
针对家长常见误区,王静解答:“并非换完牙才能矫正,地包天等颌骨问题需在8—10岁甚至是幼儿期干预,错过生长期可能需手术;规范拔牙不会导致牙齿松动,反而能为排列提供空间。”
对于“牙套脸”“牙龈萎缩”等热议问题,王静表示并非必然。“‘牙套脸’多因咀嚼减少致咬肌萎缩,加强咀嚼训练可缓解;牙龈萎缩主要与口腔卫生不佳有关,坚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能有效预防。”
她特别强调,矫正结束需佩戴保持器1—2年(初期需要全天佩戴),否则牙齿易反弹。“很多学生嫌麻烦忽视,会让治疗前功尽弃。”
王静呼吁家长与学生保持理性:“正畸是医疗行为,需结合年龄、牙齿条件科学选择,勿盲目追求‘快速矫正’或者‘再等等’而错过最佳治疗期。选择正规机构、遵循医生指导,才能让矫正既安全又有效。”
(杨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