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短时降雨频发,多名网友发帖表示,降雨期间,惠山上疑似出现“小龙卷”,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7月12日午后,无锡部分地区迎来短时强降雨。当天下午3点左右,一名市民拍下了雨中惠山上的照片,并将其发布到社交平台。照片内容显示,惠山上方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乌云延伸出一道“漏斗状”的云,向下与惠山相接,看起来与“龙卷”形状相似。照片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在评论区下方,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拍到的“同款”照片,许多人认为这是“小龙卷”或“龙卷风前兆”。
“根据图片来看,这大概率不是所谓的‘小龙卷’。”无锡市气象台专家表示,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下接惠山的云团结构松散,不具备龙卷风显著的“旋转”特征。此外,据市气象台观测,当天无锡的天气以短时降雨为主,也没有雷雨大风,不具备生成龙卷风的气象条件。
专家指出,之所以会出现图片中的景象,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天惠山上方的积雨云高度较低,并且山体上存在温差造成的气流交换,下沉气流将云带了下来,视觉上形成了看似龙卷的形状。“实际上,即使没有云,气流也在交换,有了云就把这种交换过程可视化了。”专家补充道。
记者了解到,龙卷风高发时段在每年的6至9月,7月是江苏龙卷风的高峰期。2024年,全国共记录到78个陆龙卷、40个水龙卷,其中,江苏省记录到9个。专家介绍,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产生的,通常是由雷暴云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产生的强烈旋风。龙卷中心气压很低,中心风力可达100—200米/秒以上,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龙卷风的形成与强雷暴云中强烈的升降气流有关。当升降气流之间形成很强切变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水平轴的涡旋。涡旋越转越细越快,产生一个漩涡形的上升气流,并向下伸展。当向下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风速急剧上升,形成了完整的龙卷风。龙卷风中心为下沉气流,四壁为极强的上升气流。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无锡全市共记录到10次龙卷风,其中无锡3次、江阴3次、宜兴4次。1984年9月6日,龙卷风和冰雹一同袭击无锡,导致灾情较重。当时,龙卷风共摧毁房屋2937间、损坏4918间,刮倒围墙21146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350万元。(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