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暑气逼人,无锡的地产火龙果大棚里正上演着“热”与“甜”的奇妙碰撞。记者连日走访发现,由于今年天气热得早,本地火龙果也较往年提前了近10天成熟,部分农场已陆续开启采摘模式。这些顶着高温生长的热带水果,正以紫红饱满的果实、19度的高糖度,为盛夏的无锡带来别样的鲜甜。
“头茬”果采摘时间提前近一周
上午9时许,走进惠山区洛社镇尚田乐野农场的火龙果大棚,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绿意和裹着淡淡甜香的热浪。长长的绿色枝条像一道道绿色瀑布,顺着金属支架垂落,壮实的枝条末端,拳头大的紫红果实挺着圆肚子,果皮红亮得像打了层蜡。温度计显示,此时棚内已超40℃,排气扇嗡嗡转着,却吹不散满棚的热气。
“现在还算好了,没开排风扇的时候,汗毛都能炸起来。”种植户魏晓华正在剪下已成熟的果实。抹了把满脸的汗,她笑着说,“这个品种是‘紫钻’,水分足得很,平均糖度能到19,大多有八九两重。”剥开薄皮,只见紫红色的果肉细腻得像绸缎,黑亮亮的籽嵌在果肉里,轻轻一抿就爆出汁水。“这些侧枝都要剪掉,一根枝条只留一个果,养分集中才能长得匀实。”魏晓华说。
今年的天气让火龙果的上市节奏有点“跳脱”,“忽冷忽热的,早开花的一批成熟得快,提前了好几天。”魏晓华说,按往年规律,大批量成熟得等到7月20日左右,今年从上周五就开始零星采摘了,“现在每天能采100多斤,预计20日后一天能采七八百斤,能从7月中旬一直采到8月下旬。”这只是三批果中的“头茬”,头茬结束后,断档大半个月,二茬果接上;再断档大半个月,三茬果在冬季成熟。“冬天的生长周期最长,虽然果皮没夏天红亮,但‘养’得更扎实,个头最大,一斤多的很常见。”魏晓华说。
家门口果园可体验采摘的乐趣
同样迎来丰收的,还有锡山区的味之源家庭农场。这里的火龙果已种植了9年,近10亩的大棚里,“树上熟红心火龙果”正挂在枝头等待采摘。“我们的火龙果不催熟,就在树上长到全熟,摘下来就能吃,汁水充沛,口感软糯香甜。现在第一批的口感是八分甜、两分酸。”农场负责人吴天舒说,往后口感会随着天气而变,“早晚温差大,糖分就积累得足;天气太热,生长周期缩短,甜度就差口气。”
味之源家庭农场的火龙果上周末正式开采,开园当天就迎来20多组家庭,家长带着孩子在棚里穿梭,小朋友新奇得不行。“有客户以前不爱吃火龙果,嫌有股肥皂粉味,那其实是保鲜剂的味道。”吴天舒说,外地果七八分熟就摘下来了,跟树熟的口感不好比,很多客户来采摘品尝后都被圈粉了。“以前吃火龙果得等外地货,现在家门口就有新鲜的。”来采摘的市民李女士拎着半筐果说,刚摘的果子咬下去,汁水顺着手指流,“这才是夏天该有的甜”。
据了解,这里的火龙果采摘期从7月中旬一直延续到年底,能收三到五批果。最近,农场推出了采摘团购套餐,59.9元能采摘带走5斤。除了亲手摘果,感受大棚里的“热带风情”外,也可以直接购买鲜果礼盒,7斤左右的礼盒装售价100元左右。
葡萄火龙果套种实现一棚双收
大自然生态农场则在种植模式上另辟蹊径。只见棚内葡萄藤顺着架顶爬,火龙果枝在下方垂,绿藤交错间,紫葡萄与红火龙果相映成趣。“这是去年开始尝试的套种模式,一棚双收,效果不错。”农场负责人吴艳萍拨开葡萄叶,露出底下刚挂果的火龙果。
不过今年的套种有点小波折。“师傅修剪葡萄时留的枝叶太多,把火龙果的阳光挡了,原本6月下旬该熟的头茬果,这几天才刚开始挂果,”吴艳萍说现在总算摸出了门道,葡萄留七八片叶就够了,多了反而不利于火龙果生长。
虽然头茬果晚了,但套种的好处实实在在:既可以减少果园水分和肥料损失,还可以防止杂草生长,且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大棚上下空间,有效节约土地利用面积,亩产的经济效益可翻一倍,增产增收的同时还能分摊一部分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今年棚里的葡萄品种也多了好几个,夏黑、巨峰、乒乓葡萄、醉金香,都是老无锡熟悉的老味道。“不少客户就惦记小时候的味道,我们特意种了这些老品种。”吴艳萍说,他们还尝试了西瓜和葡萄套种,“地里的学问多,多尝试尝试,总能找到平衡。”
(晚报记者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