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票房已突破4.5亿元

“无锡出品”《南京照相馆》成暑期档黑马

  《南京照相馆》主创合影

  由中影(无锡)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出品的《南京照相馆》,昨日在上海举行路演前媒体采访环节。导演申奥携演员刘昊然、高叶等主创亮相,分享影片幕后故事和创作细节。本报作为无锡唯一受邀媒体,全程参与报道。该片自7月25日全国公映以来,凭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扎实的口碑引发广泛关注。截至28日下午2点,票房已突破4.5亿元,其中无锡地区票房超800万元,成为暑期档现象级作品。

  电影散场,

  观众不愿离场

  影片取材于1938年南京真实历史事件: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冒险加洗日军暴行照片,与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京字第一号证据”,最终该证据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成为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关键物证。导演申奥现场感慨:“照片本应记录美好,却在战争中沦为凶器。这种从人性寄托到暴力工具的转变,正是影片直击历史真相的核心。”

  首轮点映后,影片凭借猫眼、淘票票双平台9.7分的高分,收获了极佳口碑。无锡多个影院工作人员透露,观影结束后,许多观众仍沉浸在情绪中,久久不愿离场。社交平台上,“走出影院更珍惜当下”“演员感染力极强”等评价刷屏。

  刘昊然路演时看到,观众席中不仅有80岁老人,还有家长带着小孩子一起前来,他被中国人直面历史的勇敢深深感动。高叶补充:“这部电影或许不适合小朋友观看,但导演说电影已经拍好了,可以等他们长大再看。”小演员杨恩告诉记者,自己在网上看到有人问“什么人会去看这部电影”,评论下面回答“中国人”,这让他非常感动。

  以小见大,

  照出历史真相

  《南京照相馆》以“大历史,小切口”展开叙事。申奥解释创作理念:“我们避免过度渲染血腥,而是通过照片的显影过程,让真相在黑暗中逐渐清晰——这既是技术,更是隐喻。”谈及选择“照相馆”作为叙事支点,申奥透露,灵感源于1987年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部老电影。这部老电影通过影像记录战争创伤,深深触动了他的创作神经。“我本身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也是胶片相机的忠实用户,从小就在爸爸手把手的指导下冲洗照片,所以对胶片和摄影的感情都很深。”他补充道。

  《南京照相馆》的英文名为《Dead To Rights》(铁证如山),并未直译中文名。申奥表示:“这个词组既指证据确凿,也暗含‘向死而生’的坚韧。”他强调,影片通过“照片”这一媒介,将个体命运与民族记忆紧密相连:“当阿昌在暗房中颤抖着冲洗胶片,他手中握着的不仅是底片,更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影片后半段穿插的南京美好生活片段,成为触动观众泪点的关键部分。申奥表示:“我们想通过对比告诉观众:今天的安宁,是无数普通人用生命换来的。暗房中的红灯终会熄灭,但照片里的真相永远明亮。”这种残酷与温柔的交织,正是《南京照相馆》最动人的力量所在。

  重点影片,

  “无锡出品”将过半

  7月17日,刘昊然在《人民日报》撰文,题目为《用角色记录时代的心跳》。文中提到演员像是“时代的显影师”,此次在《南京照相馆》中,他以“苏柳昌”一角诠释这一理念:“从文字到银幕,演员需精准传递历史切片。胶片显影需要时间与剂量控制,表演亦需在真实与艺术间找到平衡。”

  作为中影(无锡)落户后的首部力作,《南京照相馆》的高效产出,折射出无锡建设“文化强市”“电影强市”的决心。负责引进、服务中影的江苏锡西影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杨斌透露,影片在南京寒冬拍摄期间,惠山区钱桥街道以“保姆式”服务,仅用3天就帮助完成了营业执照的异地申领工作,为创作按下了加速键。

  近年来,无锡影视产业已形成“精品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在2025年江苏省计划上映的重点影片中,“无锡出品”占比将超过半数。今年4月,无锡市发布《关于推动无锡市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到2027年构建“科技制片+数字影都+影视生态”三位一体的产业高地,目标直指长三角电影工业化核心枢纽。

  (晚报记者 璎珞/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