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科技扎根沃土 创意点亮乡野

39个农业项目“破土生金”

  竹叶蛋

  百合深加工产品

  中草药土鸡汤

  土鸡啄食中草药饲料,矮化杨梅树结出更甜的果实,无人割草机定位精度达±2厘米……7月28日至29日,为期2天的2025年“交行杯”无锡市农村创业大赛暨“滨纷多才”滨湖区首届新农人创客大赛决赛在胡埭镇举行,涵盖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农文旅融合、宠物经济等领域的39个项目。从农业技术革新到三产融合破局,从跨界创意迸发再到绿色循环落地,无锡农企正为广袤乡野注入蓬勃生机。

  科技为笔,在田垄书写“丰收密码”

  黄土塘村的鸡棚里,土鸡啄食的是混有中草药的饲料。江苏元本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中医农业—无抗养殖”项目,将国家863计划成果糖萜素与中草药配伍,让土鸡全程不打针、吃药,成活率仍达98%。这些通过国家级检测的土鸡和鸡蛋,通过“统一饲料、统一管理、分户养殖”模式,让每个农户年增收超9万元。“鸡粪做有机肥,鸡毛、鸡血未来还能提取生物制剂。”企业负责人张满兴道出了传统养殖业的升级密码。

  在无锡金农生物科技的车间,碎米正经历“点米成金”的蜕变。高温瞬时闪爆技术将原本用作饲料的蛋白粕转化为可直接食用的大米蛋白,再经定向酶解成为具有降血糖、抗疲劳功效的功能性肽。公司技术总监陈天祥展示的检测报告显示,产品及其应用技术已推广至30多个国家,成为全球大米蛋白核心供应商,产能规模居同业第一。

  滨湖区阿斌家庭农场的杨梅树“长不高”,通过矮化砧木选育和四季修剪法,将树高控制在2至3米,管理成本降三成,采摘效率提五成,糖度增加1至2度,优质果率超七成。锡山区鸿翔家庭农场的小番茄则“不生病”,依靠有机基质育苗和生物防控技术,20亩基地零农药,结出的果实酸甜可口,溢价率达30%。这种“从种子到餐桌”的全程可控模式,正成为都市人追捧的“舌尖上的安心”。

  江苏全意文旅带来的“空地协同无人割草系统”解决了人工割草成本高、复杂地形难作业、污染大等痛点。无人机全域测绘加无人割草车实时作业协同框架,实现厘米级定位与动态路径优化,可24小时自主作业,效率也从人工日均2至3亩提升至20亩。

  融合为桥,让乡土连接“诗与远方”

  在鲜果新零售领域,“桃萤津选”的“线上内容场+线下体验场+定制供应链”模式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约33%。公司联合创始人刘祁缘介绍,团队自主研发的100多款鲜运包装,将运输损耗率控制在5%以下,鲜果礼盒复购率达65%;新投用的空间电场保鲜库可延长鲜果保鲜期,优化货架期,保障稀缺鲜果供应。“我们计划以无锡为‘锚点’,逐步推广这一模式。还将拓展鲜蔬赛道,实现每周3次‘枝头鲜蔬’配送到家。”

  夜幕下的宜兴窑湖小镇光影交织。这个集生态茶园、非遗工坊、高端度假于一体的综合体,自2024年营业以来,已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游客可以跟着非遗大师学做紫砂壶,也能采完茶叶直接泡上一杯宜兴红。”项目负责人介绍,农文旅深度融合模式,让宜兴紫砂、红茶等地域符号化为可体验、可带走的消费记忆。

  在江阴新桥镇,“郁”见漫居民宿正在演绎乡村微度假的新范式。霍比特小屋吸引亲子家庭,太空舱房型锁定年轻情侣,满庭芳别墅承接商务团建……“这里是城里人重拾乡愁的港湾。节假日入住率100%,暑期与周末入住率超80%,印证了市场对乡村微度假的旺盛需求。”运营总监相逸洁道出了乡村微度假的精髓。“村民管家培训计划”则让本地农民成为服务主体,实现“村民变股东、农舍变民宿”。

  在滨湖区胡埭镇归山村,通过“有机种植+智慧加工+农旅体验”的三产融合,安优农业打造的18级梯田七彩花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宜兴上坝村的富硒竹叶蛋,则通过“村咖体验+抖音直播”的模式,让深山农产品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50万元。

  生态为底,绘就可持续发展新图景

  无锡时茗茶业的258亩茶园里,智慧农机与物联网技术正重塑传统茶产业。全链条智能化方案,使茶叶产量提升10%,劳动效率提高50%,农药使用量减少25%,每亩年节约人工成本0.3万元,并通过技术辐射带动周边2000亩生态茶园转型。

  蓝鳍农业科技的车间里,循环水养殖系统改变了“养鱼必换水”的传统认知。3.3万平方米的空间内,6套1500吨的水循环系统实现“养鱼不换水、产鱼不见粪”,单位产量是传统养殖的10倍。

  在宜兴百合产业园,百世好合公司的智慧平台实时监测温湿度、土壤墒情,通过AI模型自动调节灌溉和施肥,能耗降低30%,亩产提升20%。其推出的“云认养”服务让都市人线上认养百合,随时查看生长状态,还能收获定制礼盒。“去年有位上海客户,开花时我们直播给他看,他说比收到鲜花还开心。”公司负责人说,这种情感联结让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数倍。

  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医农业产业园废弃物利用,到稻米蛋白项目脱重金属,再到绿色建筑认证、物联网大棚等,生态绿色理念深植于多个项目。随着“乡创种子项目共育计划”的启动,政策扶持、导师帮带、金融支持等多维帮扶将持续发力,让这些创业项目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长成支撑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

  (晚报记者 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