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机器人造屋、工业上楼、公园里搞研发

无锡新园区上演“智慧变形记”

  在无锡,产业园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升级。从京东智能供应链产业园的“闪电分拣”到梁溪空间信息产业园的“卫星天团”,从绿色节能建筑到15分钟生活圈,无锡上新的一批新建工业园区不仅颠覆了传统办公场景,更成为吸引高端产业集聚的“磁石”。8月初的重大项目观摩会现场,这些重点项目正在揭开无锡园区智慧化、专业化转型背后的未来新面。

  绿色与智慧“合二为一”

  来到刚竣工投用的梁溪科技城空间信息产业园,映入眼帘的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一座充满未来感的生态建筑群。拾级而上的下沉式庭院、层层递进的屋顶花园、空中连廊与北兴塘河的滨水步道有机融合,交织起充满立体感的绿意。它的核心竞争力藏在其充满科技底蕴的诸多细节里:园区严格遵循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采用高性能保温幕墙和无热桥屋面,结合地源热泵与光伏发电系统,使得综合节能率突破85%。

  更令人惊叹的是机器人天团参与建设的高度智能化。激光整平机器人确保地面施工零误差,实测实量机器人等“机器人工程师”24小时监控工程质量,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管理;BIM智慧运维平台让整个园区的能耗、安防、服务实现数字化监测和管理。一位工作人员笑称:“这里的垃圾桶都联网,真正实现了数字管园区。”这种将绿色理念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成为无锡新建园区的“标配”。

  拉链建园的集成式“打包”

  无锡园区的另一大亮点是产业生态化布局,“招大引强”布局未来产业。位于城区的梁溪医疗器械产业园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项目已成功招引多家高成长性企业进驻,一批焕新业态成为“工业上楼”的扎实内涵。在空间信息产业园,园区聚焦通信、导航、遥感、算力四大核心环节,已吸引国星宇航、千寻位置、劢亚科技等一大批领军企业组团入驻,形成覆盖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发、应用的全链条体系。这种“产业集群化”模式让企业间的协作变得极其高效——遥感公司采集的数据,可以快速交由同在一个园区或周边园区的AI算法团队分析,再通过导航定位企业实现商业化落地,形成“天上卫星拍、地上算力算、手机精准导航”的全链条。

  位于惠山区的京东无锡智能供应链产业园(区域结算中心二期)目前已进入机电设备安装及内部装修阶段,在它的炫酷外表之外,还展现了另一种生态优势。二期项目投产后,单日货物分拣处理量将达50万件,强大的物流能力不仅能服务电商,更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高效供应链支持。这种“产业配套即招商利器”的思路,使得无锡园区在吸引优质企业时具备独特竞争力。

  人才与生活解锁“无忧方程式”

  从绿色建筑到产业生态,从人才配套到金融创新,无锡新建园区展现出的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变革。在这里,园区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而是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的创新共同体。

  无锡新建园区在生活配套上做足了功课。国家传感网科技城项目获批全国首单产业园区持有不动产ABS项目后,吸引了多家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相关的优秀人才和项目,一园之内就是配套齐全的科创社区。这种金融工具不仅加速了园区建设,更通过资产证券化提升了运营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协同值得关注。各园区普遍采用“前置招商”策略,在建设阶段就与目标企业深度对接,确保竣工即入驻。如空间信息产业园二期交付仅数月,入驻率已超90%,这种“量身定制”的招商模式极大提高了园区使用效率。园区投用后,456套雅诗阁服务公寓提供从单间到家庭房的全系列适配选择,周边15分钟生活圈涵盖商超、医院、学校等设施,还配备了公交首末站。

  “这里让我实现了开心工作与舒心生活的‘一键切换’。”一位已经入住其中的年轻工程师感叹,园区将“宜业宜居”理念做到极致。通过产城融合规划,园区不再是孤立的工业区,而是融入城市高低天际线的活力节点。员工下班后可以沿着北兴塘河滨水步道散步,楼下就有商超、咖啡店,15分钟到达附近的医院、学校,这种“公园式办公”体验正在重新定义人们对工作环境的期待。

  (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