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从日托到暑托,让爱不疲惫

“喘息服务”,让残疾人家属“喘口气”

  葡萄熟了,他们在种植中获得疗愈。(受访者供图)

  从8年前开业时的仅七八个人,到现在的二十五人即将满员,位于梨花家园的残疾人之家已成为不少心智障碍残疾人群进行康复和活动的港湾,更让他们的家人得以安心工作。作为全市首个精神类残疾人日托康复中心,这个夏天这里还开设了暑期班,并通过打造“星憩港湾”孤独症人士家庭喘息服务驿站,让家属们能够从繁重的照料中歇一歇。

  生活规律 家人安心

  每当特教学校放假后,孤独症姑娘小雪就会来到梨花家园的残疾人之家。她有刻板行为,不爱说话,喜欢玩拼图,已经连着好几年来这里过暑假,有时寒假也会来。

  这个夏天,还有3个从特校毕业的孩子成了这里的新成员,其实他们当中有的之前就来这里上过暑期班,因为对环境很熟悉,所以适应也很快。女孩铃铃的奶奶表示,孩子的父母都要上班,两边的老人年纪都在80岁上下,身体也不太好,没法照顾孩子,白天由残疾人之家照料,让他们省心不少。

  另一位小伙明明,个子非常高,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戏称他为“行走的电蚊拍”,他能精准地抓拍空中飞过的蚊虫。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喜欢不停地走动,但有时又不太有耐心,随时随地会找个地方躺着,得有人时刻提醒才行。他的妈妈表示,之前要上班,没办法管孩子,现在虽然全职在家,也管不住孩子,他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还是在残疾人之家的生活更规律一些。

  据了解,在家里,有的孩子翻箱倒柜,妈妈的金项链、手机都会扔到楼下;有的孩子则喜欢玩水,能在浴室玩上两三个小时。而在残疾人之家,会有工作人员留意他们的举动,不至于做出太离谱的事情,也让他们的家人能安心做自己的事。

  引入手工 因“才”定岗

  往年这里有制作精油皂的手工活,今年则增加了眼镜布装袋的活计。小清姑娘有智力障碍,但长得很好看,还会做菜做饭,也会照顾家里的老人,不过因为动作比较慢,还时不时会头痛,需要请假,一般企业的工作无法胜任,更适合在残疾人之家。有的心智障碍残疾人可以骑车外出送货,只要去过几次的地方,就能准确地识记路线,大家会委托他当送货员。

  小军是一名孤独症患者,喜欢自言自语,还喜欢骑着自行车出去逛街。他的刻板行为比较严重,所有的门窗都要关好,桌椅都要摆成一条直线。不过在执行眼镜布装袋这个环节时,由于他的这种认真,原本的劣势竟转化为了优势。现在整个残疾人之家已有七八个人能做手工活,再加上一些政府出勤补贴,有人月薪可以达到七八百元,对家长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惊喜,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也能为社会做点事。

  在这里,如果有能力较好的残疾人,工作人员也会向上推荐到合适的地方,帮他们找工作。有刚从特校毕业的孩子,会在这里简单过渡一下。家长希望他们能保持和社会的接触,有的人两三个月后就可以踏上工作岗位。

  照料细致 活动多样

  这里入托人员的年龄从13岁到37岁不等,在接近满员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开辟新的场所。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孩子的父母要上班,爷爷奶奶身体越来越衰弱,孩子却越长越高,根本管不住,也照顾不了这些孩子。

  如果是孤独症患者,他们的刻板行为随着年龄增长会更严重,在家里面对的人和事有限,精力无处发泄,情绪会更加不稳定,常常对家人发火,甚至摔东西。而在残疾人之家,活动很丰富,搭乐高、听音乐、学烹饪样样有。夏季,大家一起自制清凉小饮品,很快乐。在机构外的小院子里,工作人员带着他们一起种植了各种蔬果,将茄子摘去茄蒂,莴苣去掉叶子,请阿姨做成午餐,大家吃起来都特别香。

  有一些孤独症的孩子至今不会讲话,不会自己吃饭和大小便,需要工作人员以极大的耐心照顾他们。有一些残疾人属于“肉食星人”,在机构内吃饭,工作人员会和他们的家人配合,多给他们提供蔬菜,以保证他们的营养均衡。

  今年,这里开展了“星梦同行共享蓝天”孤独症人士关爱行动项目,为大龄孤独症人士提供托养照护和家庭喘息服务,以减轻家庭照护负担和照护者压力,现已成为全市孤独症人群全程关爱服务体系中一环。项目开展了许多活动:每个季度都有外出游玩计划,工作人员会带着大家一起去动物园,他们最喜欢看猴子,会在猴馆待上1个小时;定期带他们去超市学习购物,强化他们与人交流的礼仪训练,如今他们看到老年人和女士,都会主动打招呼;邀请一些精卫领域专家,向家属们传授照护技巧。

  (晚报记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