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七夕,古运河清名桥畔,15岁的少年李然紧握操控杆,在他面前,50多架无人机组成的“梁溪”二字缓缓升空——这是梁溪科技城暑期无人机训练营的结业作品,也是这座城市低空梦想的最新注脚。在这个训练营,学员们轮番乘坐没有飞行员的eVTOL,那架形似空中特斯拉的飞行器,在城市中心的上空畅快翱翔。从单纯的表演到构建产业链,无锡的低空经济正真实而又梦幻地重构城市天际线。
无人机投递“肯德基”
“看‘肯德基’从天而降,成了来山里度假的城市孩子最兴奋的事。”在马山的一家民宿,从上海来的一群孩子点了份由大疆M300无人机低空速递的快餐和饮料。这项无人机营地的“空中茶歇”服务从今年起开始运行,在暑假尤为热门。
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在山顶点奶茶和咖啡的自拍照成了博主们的流量密码。随着江苏首批低空速递航线的开通,通过微信扫一扫,马山太湖里睦邻中心的专业飞手们就开始根据后台要求接单、送单,3到10分钟内,1至6公斤重量的外卖就能送达游客附近的投递点。配送范围覆盖马山地区的民宿和冠嶂山古道,5公里内“跑腿费”19元,日均接单量超过10单。
50公里外的宜兴竹海景区,另一种空中运输正改写茶农的生意经。著名的阳羡雪芽通过极飞V40农业无人机,将现采茶叶从山顶茶园直送山脚加工厂,运输时间从90分钟压缩至8分钟,这让新鲜茶叶氧化率降低60%。
在南长街清名桥,游船游客也可以凭兴致点上1份无人机配送的热乎乎的无锡小笼包或者酱排骨,去年秋季起上新的这项“City Fly”,让游客们在领略古运河水景之美的同时,还能享受新奇的城市外卖科技服务。这套由梁溪文旅集团开发的运河空投系统,已实现餐饮配送准点率98.7%。
城市巡检成为常态
在锡东新城,由大疆机场2.0组成的巡检矩阵,每周自动完成50公里综合管廊检测,去年曾及时发现一处地下燃气管线沉降险情。
在南禅寺景区的飞檐下,搭载热成像仪的巡检无人机每周三次为古建筑“体检”,“肉眼难以发现的斗拱裂缝,无人机通过精准扫描,能迅速发现。”景区工程维修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无人机常规巡检飞行一次不到2小时,让文物保护进入了毫米级监测时代。
在无锡的城市治理现场,无人机的身影日益常见。梁溪科技城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无人机巢巡检”方案,已在无锡多个工地、拆迁区及河道实现常态化运营。在古运河梁溪段,无人机每周至少3次巡航,实时识别垃圾堆放与违规施工,处置效率提高超60%。
应用场景供需两旺
进入夏夜,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夜空中,每天都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无人机表演。300架无人机以夜空为画布,勾勒出运河、古桥与江南园林的唯美画卷,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震撼时刻。
随着《无锡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的推进,更多创新应用正在酝酿。据悉,梁溪区正在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主题公园,将飞行体验、科技展示、教育培训等功能融为一体。低空技术不仅能提升治理效能,更能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其触角还在向更广阔领域延伸,这正是无锡发展低空经济的独特优势。从城市治理到文旅消费,无人机正编织起一张充满科技魅力的新经济网络。随着场景清单的持续更新和长三角低空经济联盟的推进,无锡对场景应用的包容度和活跃度不断刺激技术创新迭代的加速度,在无锡低空经济的演进图谱上,无人机正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价值。
(陶洁/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