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天下

上博“金字塔之巅”,我为法老“熬大夜”

博物馆夜游开启新场景

  “再不去上博,法老就要回埃及啦!”这个8月,文博爱好者在社交平台奔走呼告: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即将在8月17日正式收官。

  “当太阳落下,又是新的轮回。”临别的方式也格外与众不同:上海博物馆日前宣布,收官前最后一周,埃及展将开启“疯狂168小时”活动,8月11日至8月17日连续7天24小时对外开放展览,并推出了两场嘉年华活动,为大家带来别开生面的古埃及文明之旅。

  这场前所未有的“博物馆之夜”实况如何?博物馆夜游又该如何打造“文化赋能商业、旅游激活消费”的新样本?

  “现象级”大展开启“疯狂168小时”

  “270万人次。”8月11日晚,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馆长褚晓波现场宣布,“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以“现象级”热度创下了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文物类特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

  270万人是什么概念?如果排成队,可以绕胡夫金字塔1467圈。

  这串数据在“疯狂168小时”活动的首日仍在增长。8月11日傍晚6时左右,记者看到,馆内馆外还是“人、从、众”,从“法老的国度”展厅门口开始,观众队伍的“长蛇阵”不断蜿蜒,“蛇尾”快甩到了博物馆中庭的楼梯上。

  随着夜色渐浓,人潮终于开始疏落。晚上11时30分许,浙江温州姑娘小秦顺利入馆。

  “早就听说埃及展火爆,我特意选了凌晨场。”小秦说,虽然凌晨的观众还是比想象的多,但整体观展体验很不错。她成功拍到了神往已久的埃赫那吞巨像、黄金花冠等展品的多角度细节照,还在《图坦卡蒙》金色沙漠背景、《萨卡拉的秘密》入口猫坐像等网红打卡点留影。

  令记者意外的是,凌晨1点多,展厅里还有不少中小学生观众。“夜场人少,大人小孩都能静下心来慢慢看。”来自北京的王先生对着记者轻声说道,“你看这串门纳特项链上的护身符,就是哈托尔女神的形象,白天人多时来的话肯定注意不到这些细节。”

  不过,在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看来,此次7天7夜的“疯狂168小时”并不仅仅为了延长开放时间,“希望带给观众独特的观展体验,想增加种种可能,让大家觉得好玩。”

  有多好玩?记者在夜游现场看到,猫女神巴斯泰特、鹰头神荷鲁斯、爱与美之神哈托尔等精心装扮的“古埃及众神”时不时闪现,在人群中欢乐巡游,成了观众们竞相合影的移动打卡点。

  顶着“古埃及众神”同款妆造的年轻观众,从一旁的换装体验间走出,他们手捧集卡地图,依次完成跟猫神学舞蹈、与阿努比斯问答、玩荷鲁斯拼图等任务,玩得不亦乐乎。

  汤世芬介绍,在“疯狂168小时”活动期间,埃及展推出了众神NPC巡游、埃及鼓表演等节目,以及象形文字破译局、文创工坊、趣味游戏等沉浸式互动体验,让这场古埃及文明探秘之旅更加鲜活生动。

  博物馆夜游,让尼罗河的风吹到了更多观众。据悉,自2024年7月19日开展以来,埃及展已加开220个夜场、专场回应市民观展热情,并提供形式多样的展览阐释辅助手段,开展线下教育活动4023场,覆盖观众近130万人次。

  跨界合作,“文博+”激活夜间经济

  跟展览一样火爆的,还有馆内的文创商店。

  最后一周,埃及展推出了大力度的文创促销活动:近500款文创产品开启5折促销活动,最低的只要10多元,另外还有福袋盲盒供观众挑选。

  一边惊呼“好萌啊好萌”,一边努力克制掏空钱包的冲动,网友“玲好好”最后花了近2000元,给自己和朋友买了一打冰箱贴和帆布包。“姐妹们真不夸张,200元的门票进来,2000元的文创出去!”她在社交平台上这样分享自己的“扫货”感受。

  “做文创,一定要戳中年轻消费者的情绪需求。”上海博物馆文创中心副主任冯炜介绍,上博调查显示,40岁以下年轻观众是观展和消费的主力,他们渴望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埃及风情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这是优势,也是突破的难点。”冯炜说。如何打破这种“熟悉感”?上博把“绣球”抛给了市场。文创“英雄帖”一经发出,全国立即有30多家供应商“揭帖”,第一轮设计就递交了超过3000件商品。其中,“物兮物”文创供应商设计的“埃及萌神毛绒四子”脱颖而出,成了人气王。

  精准的客群定位加上诚意满满的细节,让埃及展文创刷新了全球文博行业的记录。数据显示,埃及展共推出1200余款文创产品,销售总量近265万件,文创产品收入突破4亿元。

  “博物馆延时开放会增加游客的数量和停留时间,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业态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熊海峰认为,将“夜游博物馆”嵌入城市夜间经济,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有利于探索博物馆功能与城市消费空间新的结合模式。

  博物馆的灯火通明,也点亮了周边市集。在上博南广场,光明邨、老大昌等老字号品牌摊位一字排开,埃及展观众凭票根即可享受近200余款精选商品专属优惠,试吃、购买的人群渐渐排起长队。

  博物馆+文创、博物馆+老字号、博物馆+航空、博物馆+游轮……据不完全统计,埃及展联动了东方航空、锦江集团、携程旅游、悦星邮轮等社会资源进行了多维度的跨界合作。

  展出一年,7亿元总营收、290亿次媒体曝光——这个全球文博界的“顶流”大展狠狠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博物馆之夜”还能如何进化?

  事实上,“博物馆夜游”的概念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中国各地博物馆的夜场活动不断涌现,并在深厚文化的浸润下焕发出独特魅力:浙江自然博物院推出全国首家国有“24小时博物馆”,每个季度都有展品更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夜场活动场场爆满,古蜀文明在月光下闪耀;广州博物馆的“粤博之夜”连续推出七场主题夜活动,将文物展览与艺术表演融合……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特别提出,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夜间开放保障。

  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夜间旅游总花费有望达到2.3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博物馆夜游如何提档升级?“长时间开放”必须匹配“高品质内容”。业内人士表示,博物馆夜游想要走得更远,必须积极地打造高附加值的夜间产品。

  高附加值何以实现?科技赋能是路径之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德基广场的德基艺术博物馆自2024年开馆以来便实施常态化夜间开放模式,全年无休。该馆推出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在全球首创“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观众可“穿越”至传奇古画《金陵图》的繁华街市,与500多个热情好客的“画中人”交流互动。这一独特观展体验引发了“先看金陵图,再游南京城”的旅游热潮。

  专业的运营模式,也是重要支撑。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馆长慕鹏介绍,在该馆建设阶段,社会运营方就深度参与展厅动线、空间布局及配套设施规划,从源头保障了博物馆空间与未来市场活力的无缝衔接。内容运营方面,博物馆把控文化方向,提供核心素材与场地空间;企业则发挥商业运营优势,将历史底蕴转化为市场青睐的体验产品。“1+1>2”,让夜游项目具备长期造血能力。

  博物馆夜游的升级,核心更在于重构公众角色。这个夏天,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特别推出“博物馆奇妙夜”夜宿季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体验4D观影、主题参观、手工制作、主题馆夜宿等环节,还能化身小小探险家,在夜色中的博物馆探究科学谜题。对于小观众们来说,“博物馆之夜”不再只是“睡在恐龙旁”的新奇,而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冒险时刻”。

  由此可见,未来的“博物馆之夜”不仅是开放时间的延长,更是技术、商业、公众三方协同的文化创新实验——可触摸、可延续、亦可共创。(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