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版:2025中国医师节特刊

妙手挑重担 精准聚合力

市人民医院全体医师 启智慧引擎 佑百姓健康

  在无锡这座充满温情与活力的城市,无锡市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恰似一座守护生命的巍峨灯塔,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千余名医师于此默默奉献,以精湛医术与医者仁心,为百姓健康筑起坚实壁垒。医院成绩卓著,连续三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国家监测指标蝉联A+,2024年江苏省三级医院绩效监测全省排名第七。“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值此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致敬这群生命的守护者!

  多学科“天团”,勇挑生命“千斤担”

  在健康的天平上,过重的体重正成为许多人难以承受之“重”。30岁的孙女士面临着高达47.6kg/m^2的惊人BMI数值,健康亮起了红灯,生活也陷入重重困境。孙女士坦言,她曾尝试运动、断食、训练营等方法,却屡屡失败,因此内心非常纠结与困惑,来到无锡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寻求帮助。在内分泌科朱晓巍主任的召集下,内分泌科、胃肠外科、临床营养科、康复医学科4个专科的9位专家迅速集结,组成强大的 MDT(多学科团队),组团出手为孙女士排忧解难。专家们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患者耐心分析病情,给予患者专业的意见与温暖的鼓励。从最初的无助到最终的共识,孙女士信心满满:“我相信有了这么多专家为我开的综合处方,我一定能管理好自己的体重。”

  24岁的小李是近期就诊的患者之一。身高近1.75米的他体重100公斤,BMI高达33kg/m^2,并伴有高脂血症、脂肪肝等并发症。在医院内分泌科体重管理门诊,医生为他制订了“饮食+运动+药物”的综合策略,通过药物辅助改善代谢、临床营养科定制膳食计划、康复医学科设计运动方案,并督促他每日记录体重、定期复诊。小李开心地表示:“2个月我已经成功减重10公斤,有专业团队的帮助,就是不一样。”2024年,医院通过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成功救治300名复杂肿瘤疾病患者。2025年,医院进一步优化诊疗体系,新增体重管理等10个MDT团队,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这些MDT团队,在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提升群众整体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近日,48岁王女士因急性胆囊炎入住医院肝胆外科准备手术。然而,在术前常规的心超检查中,发现患者右心房内长着一个约8cm×3cm的肿瘤,沿着下腔静脉一路向下延伸,直至腹腔深处。这不是普通的心脏肿瘤!心功能科主任钱大钧、心血管外科主任荣晓松、妇科主任张金伟经过反复讨论,确认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随后的CT造影也证实了这一诊断。患者体内的肿瘤占据了心脏和血管里的大部分空间,手术面临巨大挑战。

  多学科协作(MDT)机制迅速启动,心血管外科、妇科、血管外科、心功能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等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一场与生命赛跑的联合攻坚行动在无影灯下展开。妇科张金伟主任率先操刀,完整切除子宫及左侧附件,清除瘤栓的源头。心血管外科荣晓松主任接力,精细游离并松解心脏内巨大瘤栓,经由右心房将上端瘤体取出。同时,血管外科团队在腹腔段操作,经下腔静脉取出中段瘤栓。经过5个半小时的奋战,这条蜿蜒长度超过40厘米的瘤体被稳妥、完整地分段取出。术后王女士顺利康复出院。“人民医院9个专科的30多位专家接力救了我爱人的命啊!” 王女士家属表达了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感激。

  预住院“上线”,流程减负“好作风”

  “原来以为住院做手术前检查要花上两到三天时间,没想到住院前就做完了,比想象中顺利多了。”贺女士陪同家人来到无锡市人民医院住院部预住院登记处办理手续。医院通过流程重构、资源整合、技术赋能三措协同,形成了一套“预住院”服务体系。贺女士的叔叔即将接受直肠癌手术。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田志强告诉她,“抽血、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术前常规检查,以及专科的大型检查直肠磁共振、腹部CT等,已经通过智慧集中预约好了,您带着家人根据单子指引去做就可以。”这不仅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也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

  “预住院是针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患者推出的新型医疗管理模式。该模式让患者在住院前一天完成术前检查检验、麻醉评估等准备工作,待正式床位空置后直接安排入院手术。”医务部副主任程超介绍,住院部在10楼设定了一个专门集约式的住院患者术前检查的楼层,以前择期手术病人住院的平均术前检查的天数是2~3天,预住院推出后,各种检查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住院天数进一步缩短至6.59天,医院的床位轮转使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依托先进设备保障检查精准度。近日,王先生接受了5T磁共振检查,“医生给我看了影像,真的能够显示跟头发丝一样细的末梢血管,这样检查过了我也就放心了。”5T磁共振检查可以实现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腹部、盆腔、骨关节及脊柱等全身各部位的高清成像,医生很容易发现小的血管闭塞或者小的血管病变。5T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凭借其提供的解剖、功能、代谢等多模态数据,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精准分期、肿瘤边界确定以及肿瘤生物学变化的定量监测等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自去年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启用以来,已经为一万多名患者提供了检查服务,为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诊断依据,为患者带来了更精确、高效的诊疗体验。

  医院副院长李明钢表示,门诊确定住院时间,办理预住院手续,住院前一天完成所有检查,确保患者尽快接受手术。医院从住院患者的痛点、难点出发,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既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时间,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改善了患者就医的感受和就医的体验,也节省了患者住院的支出。

  免陪护“获赞”,细节提升“我带头”

  “慢慢来,手要过对侧耳朵,不着急。”在胸外科X6病区,前一天刚做完胸部手术的周阿姨,在医疗护理员帮助下缓缓抬手,进行手功能恢复锻炼。“她给我翻身、擦洗、喂饭,照护得很专业,还会陪我聊天。”周阿姨称赞道。医院首批9个病区试行“无陪护病房”,156名护理员“持证上岗”,24小时为患者提供多项生活照护。骨科副护士长赵琴所在的18B病区也是医院的试点之一。赵琴介绍,护理员实行两班制,与护士同步交接班,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服务。“护士+医疗护理员”团队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医疗和生活照护服务,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一对一”或“一对多”照护,有效解决了“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难题。

  “1公里内在线签到,不用拖着伤腿去排队报到,还能清楚知道等候情况,这个功能太方便了。”近日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停车场,因摔跤导致双膝受伤的贾女士坐在轮椅上,通过微信小程序“无锡市人民医院患者端”完成在线签到。“签到好了,显示前面有20人等候,我停好车,推着她去诊室,刚好。”签到成功后,贾女士家属说,“这样一目了然,不用大家都在诊室门口扎堆了。”这一就医便利,源于医院近日完成的微信小程序升级,从单一预约迈向全流程智慧服务。今年6月,随着精准签到功能上线,小程序已涵盖预约、交费、签到、查报告、互联网就诊等全流程功能,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就是一台报到机”。此外,医院还从细节处提升就医体验:新装的21台高清智能电视机,播放体育赛事与体育纪录片等内容,将原本单调的就诊等待转化为充满正能量的“体娱疗愈时光”,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医疗等候空间。针对80周岁以上老年患者推出优先服务:老人只需在报到处扫描挂号二维码,系统便会自动识别并提供挂号、就诊、检查等全环节的“零等待”便利。

  党建引领航向,文化赓续薪火。医院打造“仁医先锋+”党建文化品牌,新增“征程近百、医路芳华”文化长廊,始终将医院文化建设融入发展脉络,在为患者提供卓越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医院以为民务实为导向,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扩大服务半径,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筋骨、有品质的公益健康科普作品。《无锡医生亲历!紧急备降!与死神赛跑》荣获江苏省正能量网络精品展播奖项,累计阅读量高达4亿;《心电图医生的心电之舞》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达823.8万,树立了医院新媒体短视频的新标杆。

  从技术升级到流程优化,再到服务暖心,是医院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生动体现,为患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暖心的就医体验。无锡市人民医院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持续提升就医体验,构建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