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对馄饨的爱,从来不遮掩。
大街小巷,馄饨店遍地开花,有本地的手推馄饨店,也有珠三角开来的“千里香”。馄饨江湖纷杂,但无锡人心中的“白月光”,往往是一碗朴素的泡泡小馄饨。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有荣巷小馄饨。
“抽屉”馄饨:老无锡的乡愁
荣巷市场的深处,平房上“荣巷小馄饨”五个字普普通通,却声名远扬。今年3月,歌手老狼和他的朋友们打卡了这里的泡泡小馄饨,坐在小馄饨前,老狼笑得格外亲切。
泡泡小馄饨,其实是一种“俗称”,这种轻薄滚圆的小馄饨大名“绉纱馄饨”,老法头里是被挑着担、推着车出来叫卖的。在老一辈的印象中,提前包好的馄饨放在抽屉里,所以也叫“抽屉馄饨”。荣巷小馄饨同样沿用着从“抽屉”取馄饨的习惯。
老板的操作台上罗列着提前分好调料的碗,葱花、鸡精、胡椒粉、虾皮等佐料依次放入。灶上左边是现煮的小馄饨,煮多少、煮多久,全凭老板的经验;右边则是滚滚的热汤,浇进碗里,猪油就会化开、浮上汤面。
灶台后,两位阿姨不间断地包着小馄饨:右手用筷子挑出肉馅,利索地抹在馄饨皮上,左手一扭一旋一捏,飞花似的一个小馄饨就包好了,轻轻一松落入案板下的馄饨筐里——这一筐能装上百只生馄饨。
荣巷小馄饨早晨8点开始营业,但老板有另外一张时间表:“我们早上四点多就要起来弄皮子的。”馄饨皮是泡泡小馄饨的灵魂,纯手作的皮子须得是能透光的薄度,才能在馄饨捞起后,像金鱼吐的泡泡一般饱满又透明。
最后,抓上一大把豆腐干丝,撒在小馄饨上,就能送上桌了。
小店三宝:馄饨+茶叶蛋+辣酱
店名“荣巷小馄饨”简简单单,而店内的菜单更是直白明了:小馄饨、茶叶蛋、打包盒。小馄饨有小碗、大碗和超大碗之分,6元一碗的小碗馄饨大概有20只,大碗则有30只左右,这是不细数的,但老板的手上自有掂量。
没有排号、没有纸质菜单,但老板对来客的顺序、点单的详情、需支付的价格一清二楚。做小馄饨快30年,他拥有馄饨界的“最强大脑”。当带着孩子的食客点单时,老板也会多嘴问上一句:“胡椒粉老小能吃吗?”
餐桌上放有一罐子辣椒酱,是老板自己熬的。如果觉得小馄饨味道淡了,就自行加上一勺,搅和开来,一碗馄饨喷喷香。这勺辣椒酱让不少食客魂牵梦绕,“以前总有人问辣椒酱卖不卖,后来我们就罐装密封好,喜欢的客人都会带一瓶走。”
夏天不是小馄饨的旺季,但在工作日的上午,店里食客进进出出,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刻。食客们有的自带“配菜”,譬如荣巷市场里14元4只的老北京炸鸡腿,抑或是古早味道的葡京奶茶,老板也就笑笑:“只要别带螺蛳粉就行,味道太大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大树下的棚棚头,到2001年盘下这爿小店,常被食客评价“话少”的老板,始终默默地包馄饨、煮馄饨。他手里煮出的成千上万碗馄饨,其中,有一碗是你的青春吗?(朱雪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