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服贸会上看低空经济

电信网络铺就信息“天路”

  灰色的浑圆机身,双旋翼设计,载重1吨或搭载6名伤病员,续航可达5小时,具备沙漠、高原运输能力的纵列式无人直升机,吸引众多观展者驻足观看。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低空经济成为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展馆的重要看点。从运营商搭建的“低空智联网”,到无人机企业展示的“空中重载”,一幅“空中信息走廊”与“低空产业生态”交织的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让低空飞行器“看得见、用得上、管得住”。中国移动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中国移动已在22个省份部署706个4.9GHz通感一体基站,在10多个省份试点规模组网,覆盖高度300米、感知精度10米至25米、探测率大于95%;在全国部署超4400个高精度基准站,服务13.9万架无人机。

  如果说中国移动织就的是“天网”,中国电信则亮出了“利剑”。中国电信在展台上展示了一套“云猎”无人机智能侦测防护系统,可对“黑飞”的无人机通过AI算法识别、雷达锁定、电磁干扰压制,在几秒内完成拦截。

  “低空开放的前提是安全可控。”电信安全公司解决方案经理郭嘉告诉记者,该系统已在上海、四川、江西、河北、安徽、江苏等地和众多大型活动中应用,成为低空经济的“空中卫士”。

  中国联通把“低空+”带入了民生领域。在中国联通的展区,大屏展现了物流无人机为浙江桐庐山区老人公益送餐场景,常态化5条航线覆盖5个自然村、168名老人。联通还在山东青岛建设了智慧低空一体化共享平台,集约统筹管理、业务部门和飞行服务,助力低空资源共享应用。

  把“通信塔”变成“数字塔”,中国铁塔将共享理念与低空经济有机融合。在其展区内,一座“铁塔+北斗+AI”智能塔杆引人注目:一塔多用,既服务通信,又能搭载雷达、光电、气象设备,结合AI算法为低空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未来,低空经济将构建起城市先进的空中交通走廊,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周转。”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理事长罗军预测,我国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品价格将逐渐降低,“空中的士”将加快普及。到2030年,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品保有量有望达10万架。

  从“炫技”到“赋能”,从“展台”到“蓝天”,服贸会上的低空经济新成果展示,不仅是一场科技盛宴,更是产业动员和行业风向标。正如一位观众在展台留言簿上写下的一句话:“原来,天空也可以成为服务的一部分。”

  “随着6G、低轨卫星组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导航等困扰低空交通指挥的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罗军表示,“空中信息走廊”将不断延伸,为数字经济打开新的增长极。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