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映月湖中央公园的一处转角,正在快走锻炼的市民张先生发现手机电量“告急”。他没有急着去找充电宝,而是从容地走到一张休闲椅旁,将手机轻轻放在椅面画着Wi-Fi符号的区域,屏幕瞬间显示“充电中”。这张智能座椅,其实是一座依靠顶部光伏板收集太阳能供电的小型无线充电站。今年以来,锡山区多个游园添置了超过500个这样的智能座椅。
记者从无锡城市更新促进会了解到,随着新吴区旺庄水韵游园、梁溪区永定桥游园等一批项目近期密集焕新,我市年度新改建30个游园的计划已完成近80%。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上新”的游园被注入鲜明的科技基因,将绿色生态、智慧生活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推窗见绿”的幸福体验变得更具质感。
“科技因子”在这些大小游园中,以更具颜值和内涵的双重魅力吸引更多人享受户外的温馨便利。在解放南路与学前东路交叉口的小游园内,可充电座椅身兼USB充电和无线充电双重功能,免费快捷。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座椅还能连接手机蓝牙,在户外播放音乐;它还具有感应照明作用,夜晚能够照亮周边,在光源足够的前提下则选择关灯模式,达到节能要求。
在西水关桥至清扬桥的古运河慢行系统先导段,沿线上新了多款数字化设施,跟着大屏幕可以学跳广场舞;站上智能体检机,则能迅速获取自己的体脂比等指标。行走在彩色的“智慧步道”上,使用AI运动装置,市民开启了更有场景感的锻炼模式。
在太湖广场,步道边增加了多个形似绽放花朵的粉色“花瓣饮水点”。它不仅外观美丽,内置的先进净水装置,还可以供过路的市民随时接取达到直饮标准的清水,解决了户外饮水的痛点。每天来这里跳操的李阿姨笑道:“以前需要自己带水,现在方便多了,水还有点甜丝丝的。”
城市公园和社区游园的上新要素中,越来越注重科技的含量,这些大小园林在变得更现代、更漂亮的同时,还在景观建设中融入了多元化生活的场景营造。更多清洁能源、物联网、智能交互等技术点缀其中,让公园不仅好看,更是好用、智慧、充满关怀的公共客厅。在经开区金匮公园和锡山区云林体育公园,一批智能健身器材吸引了大量健身爱好者。这些器材不仅能记录运动时间、次数、步数、消耗卡路里等数据,并生成个人运动档案,有些还配备了液晶屏幕,显示指导教程和实时数据反馈。一位正在使用智能自行车健身的年轻人表示:“锻炼数据实时显示,运动量清清楚楚,就像有个健身教练在旁边。”
这些科技设施的背后,还蕴含着城市管理者对特殊群体细致入微的关怀。不少公园内都增加了针对残疾人士的辅助功能设施。在云林体育公园等更新节点中,无障碍通道、盲道系统、适合轮椅使用者的低位服务设施已成为标配;同时引入了语音导航提示系统和触觉地图,帮助视障人士更独立、更安全地享受锻炼。
(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