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市2025年第三季度“我爱我家 文明共建”寻找幸福楼道活动火热开展,寻找到的15个幸福楼道主题各异。这些楼道在居民自主打造下,以党建、花卉、普法等为主题,将公共空间变为温暖的邻里交流平台。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活动深入,幸福空间正从楼道内向社区更多公共区域延伸,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文明风景线。
居民变身“楼道主理人”
在无锡多个社区,一场由居民自发主导的“空间焕新”行动正悄然改变着邻里生活。普通居民化身“楼道主理人”,完成从社区治理“旁观者”到“当家人”的身份转变。锡山区悦山名邸114栋以花卉鉴赏为主题,精心打造“人在景中、花在眼中”的居住环境。不仅邻里间自发组织的“花卉养护小课堂”颇具人气,春分、立夏等节气的“节气花卉展”更成为居民们期待的盛事。“我们不仅是在美化楼道,更是在用花草传递邻里温情,”一位正在修剪盆栽的养花达人热情分享,“我会把精心培育的花卉摆放在公共区域,和大家一起欣赏,楼道成了我们分享交流的乐园。”物业经理董女士介绍,楼道里的养花达人还会将自己家养植的多肉等盆栽无偿分享给邻居,邻里关系因为共同的爱好更加和谐。
“互联网路路通,个人资料勿放松。”在水秀新村96号楼的网络普法主题楼道里,墙绘标语生动醒目,一旁的爱心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网络安全与防诈骗科普读物。作为该楼道的“主理人”,70岁的谭学芬阿姨创新推出科普书籍漂流、邻里茶话会等多种形式,把防诈骗知识融入居民的日常交流中。在这个精心打理的楼道里,爱心座椅、宣传展板、普法漫画一应俱全,空间虽小却功能齐全、氛围温馨。说起楼道的变化,谭阿姨声音洪亮、笑容满面:“现在楼道干净整洁,看着清清爽爽,大家的心情变好了,邻里关系也更亲近了。”
幸福空间延伸 小楼道连接大社区
记者走访中发现,幸福空间的边界在不断拓展,从楼道内向更广阔的社区公共区域延伸,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清扬新村188号楼居民一起打造的“板凳课堂”,如今已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支部书记吴义江的带动下,这个六层十八户的老旧楼栋焕发出全新的活力。除了楼道里的改造,楼栋前后的小花园也成了居民的休闲空间。午后暖阳洒下斑驳光影,十几位居民围坐在一起,聆听红色故事,分享生活点滴。“现在有了‘板凳课堂’,不仅环境变美了,邻里之间也更亲近了,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主动搭把手。”79岁的吴义江虽然退休多年,但热情不减,他告诉记者,楼栋后方的小花园是由居民亲手打造的,以山茶花为主景。今年桂花虽开得晚,却依然满园芬芳。园中果树枝头累累,橘子、枣子和银杏果皆成为邻里共享的甜蜜收获。吴义江时常在这里为孩子们讲述自己知青岁月的小故事,让记忆与情感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如何打造好居民的休闲空间?周新苑三期二批553栋洪常法老人的做法则更为“刚需”。针对居民反映的“小修小补”需求,他主动携手社区,将楼栋对面广场上的闲置板房改造为集便民服务、邻里议事、民情收集于一体的“幸福小屋”。如今,这个温馨空间已成为小区最热闹的聚集地。“测完血糖血压,我们再去隔壁参加心理讲座和手工活动。”在553栋一楼,老人们穿梭往来,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在洪常法的推动下,居民们自发成立了“婆婆妈妈”编织社、“飞扬”舞蹈队、“糜其林”棋艺社等文艺团体,仅今年暑期就举办了24场民俗文化等主题活动。
“楼道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最小公共单元’,是培育社区文化、传递文明风尚的重要载体。”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寻找到的“幸福楼道”不仅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智慧,更体现了文明城市创建的群众基础和内在活力。(毛岑岑/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