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如何破题?

专家学者齐聚无锡围绕多议题展开研讨

  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搭建起坚实的“人才蓄水池”。

  9月28日—29日,2025新时代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无锡研讨会在无锡市第一中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齐聚,围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这一重点课题展开交流分享,共探人才培养新路径。

  兴趣为引,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

  目前,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仍面临着“如何精准发现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如何平衡学科基础与创新实践”“如何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壁垒”等诸多挑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张大良期待在场专家、校长、教师能够畅所欲言,把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分享出来,把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思考的方向交流起来,形成一份既有理论高度、创新浓度、改革力度,又有实践温度的共识与方案。

  大中衔接是研讨会的关键议题之一。“我们要为有志于参与科学研究和创造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在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秦春华看来,高校和中学都应学会主动。高校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综合性,能为中学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中学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努力争取相关资源,让学生个性得以舒张。

  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培养路径”这一议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礼祥认为,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成功的潜质,学校应踏踏实实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他们的意愿,做好“拔尖”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原”变得更宽广。

  当天,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用一堂课诠释了自己的人才培养观点。“太空已然打开,无穷无尽的未知在等待,也值得我们去发现。”太空旅行、小行星度假、星舰学校……倪闽景带领一中学子大胆畅想未来,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人工智能将替代所有把人作为工具的工作,唯有热情与热爱不可替代。”这是倪闽景送给学生的寄语。他希望学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卷”,去发现和探索更多新事物、新领域,成长为更健康、更幸福、更有创造力的人。在主题报告环节,倪闽景以“教育多样化是培养拔尖人才的本质与方法”为题,强调了“教育多样化”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无锡实践

  从古代书院的文脉传承,到近现代实业教育的探索,再到如今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奋勇争先,无锡始终把“育新人”摆在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

  “近年来,无锡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领跑长三角,更在教育创新上走在前列。从构建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到推动高校与中小学共建实验室、共享课程资源,从成立青少年未来学院,到鼓励像无锡市第一中学这样的优质学校先行先试,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融合培养模式,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走得创新。”张大良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他深知无锡历来有崇文重教、敢为人先的传统,对无锡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给予了肯定。

  今年4月,无锡一中李天昊等6名学生入选江苏省“中学生英才计划”;8月,学生孟大为摘得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金奖。已经举办两届的无锡一中学生科研论文成果汇报会,展现出该校学生努力像科研工作者一样思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的能力。“他们现在是创新后备人才,将来有可能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无锡一中党委书记朱晴怡表示,高中阶段的人才培养并不能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画等号,在高中阶段,学校应该做好早期培养工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土壤。

  多年来,无锡一中基于办学定位和育人目标开展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探索,形成了“一院三融”的实践路径。成立于2023年的伟长学院,是无锡一中探索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依托伟长学院,学校从课程融通、师资融合、项目融汇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成立“四大课程中心”,开发“三层三类”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融合校内各科骨干教师、外聘高校指导教师,打造优秀师资团队,给予学生全方位指导;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无锡一中的实践是无锡积极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的缩影。作为全省唯一设区市被列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在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上作交流,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进行成果展示……无锡的探索成果有目共睹。近三年来,无锡学生年均在国家级科创比赛中获奖70余项,数量全省领先。

  敢闯敢试,培养国家需要的拔尖人才

  未来,科技进步将更多依靠原始自主创新,创新人才将更多依靠自主培养。

  成熟的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接下来,无锡将继续完善科学教育、工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融通、课内课后协同配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师资方面鼓励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学家、理工科专家担任科技副校长,将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与尖端技术延伸至中小学。“学校要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必备项目,引导支持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长期开展科学探究和实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还将促进科学教育学在日常融入生活,推动高新企业、科研院所、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技馆等机构开放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拓展知识边界、提升实践技能、体悟科学精神。

  为进一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无锡将推动打造“大中小学科学教育共同体”,统筹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高校科学营”等项目,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贯通培养的有效模式。

  “希望无锡能继续发挥‘敢闯敢试’的精神,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上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张大良希望全国更多地区能以无锡为参照,共同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从“点上突破”走向“面上开花”,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家国情怀的拔尖人才。(杨涵、徐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