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生活周刊·消费

发展“球鞋文化” 还需理性的市场

  当下,各种“炒鞋”话题在年轻群体中备受关注。据媒体报道,如今在行情火爆的“炒鞋圈”,个别型号球鞋价格短时间内连翻数倍不是梦。国内某潮流单品交易平台数据显示,一些品牌的限量版球鞋的市场交易价格与发售价格相比,涨幅均在100%以上,个别球鞋涨幅甚至达900%,基本意味着“抢到即赚到”。

  随着潮鞋市场的快速升温,“炒鞋”愈演愈烈。年轻人热衷潮流文化,喜欢“炒鞋”不足为奇,因为在他们眼里,球鞋市场是一个优质的投资渠道,能够轻易获取可观的利润。但是,“炒鞋”真的靠谱吗?我们要知道,像古董、字画这样传统的收藏品值得收藏是因为它们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而球鞋这种可以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化制成品,其本身的价值极其有限,还容易被仿造。而品牌方并不提供真伪鉴定服务,第三方的“鉴定师”目前也没有可信赖的认证体系,因此消费者对商品的真伪根本无从辨别。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如果一味盲目地投机,就很可能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消费者追逐潮流、喜爱球鞋本无可厚非,但也要量力而行,在消费过程中应保持理性,拒绝冲动消费,远离炒卖行为。同时,商家不能滥用“饥饿营销”策略,应倡导理性消费,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此外,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也要担起责任,严格监管市场“炒鞋”乱象,积极引导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创造良性潮流消费市场环境。

  (小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