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热闻

社区“老年餐厅”如何实现共赢

“专业化+社会化+开放式”办餐初见成效

  本报讯 近几年,锡城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的社区老年餐厅越来越多。然而,如何在保持公益属性的基础上维持运营,成为横亘在不少老年餐厅面前的现实问题。日前,广瑞路街道阳光老人助餐中心又在广丰新村设立了一个助餐点,得到了老年居民的欢迎(如图)。开办至今,从日均配餐十几份到日均配餐超过700份,“专业化+社会化+开放式”的助餐模式初见成效。

  10时30分,88岁的袁老伯如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来到广瑞路街道阳光老人助残中心点上一份午餐:红烧小黄鱼、清蒸排骨、茭白肉丝、丝瓜毛豆、凉拌黄瓜……两大荤一小荤两素一饭一汤,色香味俱全的一餐只要花费9元钱。“味道又好价格又便宜,还每天翻花样,我天天来吃都吃不腻。”袁老伯说。11时30分,大部分老人已经就餐完毕。这时,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以及在周边工作的职员、环卫工人等就会三两成群,来到这里点上一份午餐。虽然不能享受老年人优惠,但价格还是比市面上一份相同标准的快餐低上不少。“如果光靠一天做几十份老人餐,可能连水电费都没法支付。在优先保障老人就餐的基础上,通过开放式经营来增加客源,提高收益,是助餐中心长久维持的关键。”助餐中心负责人费留英说道。

  “广瑞路地区老新村多、老年人多、困难家庭多,独居老人、困难老人的吃饭问题一直是个大难题。2013年以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街道副书记王志纯介绍,先后尝试了亲情化的邻里搭伙、成本化的自助厨房、市场化的社区门店等多种模式,虽然每次都能引起一时轰动,但最终维持的时间都很短,最久的一次尝试也坚持了不到三个月就不了了之,“甚至有一家大型快餐连锁企业因为开设的老年餐厅门店收支难以平衡,半夜里就拉上东西悄悄撤退了。”三次失败经历让街道上下意识到,老人助餐中心既不能办成长期依赖政府“输血”的慈善机构,也不能办成完全面向市场的商业机构。“我们必须在承包经营者和服务人群中间努力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王志纯说。目前,广瑞路街道阳光老人助餐中心已建立一个中心、四个社区助餐点,全年无休,坚持微利低偿服务,成为辖区老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此为基础,街道还在积极对接社会公益资源,以解决社区服务资金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难题,满足更多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有700多个老年助餐点,在推进助餐服务的同时,却也有不少助餐点由于入不敷出,要么关闭,要么服务“打折扣”。“关键要更加注重助餐点的运行及提升服务质量。”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针对老年助餐良性运营的问题,也正在方向引导、补贴扶持等方面进行调整。而广瑞路街道“专业化服务+社会化运行+开放式经营”的助餐模式,实现了政府、企业、居民多方共赢,为社区有效解决老人就餐问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新思路。(陶蓁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