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太湖周刊·文艺

《孔乙己》发表100周年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

  9月16日,由中国报业协会支持,中粮绍兴酒有限公司携手鲁迅文化基金会举办的“鲁迅名著《孔乙己》发表百年之夜”活动在绍兴举行。100年前,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文短篇小说《孔乙己》。100年后的今天,人们聚集在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纪念《孔乙己》发表100周年,向经典致敬,向鲁迅致敬!

  百年如梦,鲁迅的呐喊声仍回响在一个民族的记忆中。鲁迅曾经对友人说,在他所作的小说中,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读着鲁迅作品成长起来的。”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张建星动情地表示,年轻时能够读到鲁迅的那些巨著,确实是一种青春的享受和快乐。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向封建社会发出的要“冲出铁屋子”的呐喊。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不会与他的时代擦肩而过。令人欣喜的是,直到今天,鲁迅的影响力仍然光芒万丈。

  张建星说,《孔乙己》仅2600字,却容下了非常鲜明、复杂的人物性格,这体现了鲁迅对文字、对语言的敬畏。《孔乙己》虽然只有2600字,但孔乙己足以与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曹雪芹等大师笔下的经典人物相媲美。

  “鲁迅一直高举着现实主义的大旗,是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寻找光明的人。”张建星表示,100年后还有这么多人纪念《孔乙己》,这就是文学的力量,经典作品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我们纪念《孔乙己》发表100周年,就是传承传统,不忘初心,保持着向前行走的力量。”

  教材“去鲁迅化”成为近年来的网络热题。日前,新版中小学部编语文教材已经公布,鲁迅作品仍然有十几篇。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鲁迅嫡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就多篇鲁迅作品仍入选新教材一事发表看法:鲁迅留给后世的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之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运用极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语言呈现出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创造出中国文学的精神家园,也让读者领略到中国汉语的魅力。这是鲁迅作品一直在中小学教材中保持相当分量的根本原因。

  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鲁迅作品退出教材是因为其作品在内容和主题上与时代脱节。周令飞以《孔乙己》为例说明,小说通过叙写“孔乙己”这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旧知识分子的悲凉命运,向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发出批判的呐喊,更用深沉的讽刺,描写出社会对于苦人和弱者的凉薄,呼唤人间大爱。

  “今天重温这篇作品,会发现它的时代意义,超越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于当下和未来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周令飞说,给孩子们读鲁迅作品的目的,是要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要学以致用。“我们不但要有学术领域的‘鲁研’,更要有面向大众的‘普鲁’,发挥好鲁迅作品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让鲁迅精神融入现实生活,让‘鲁迅’这一优秀的文化标志,在全世界张扬新时代的中华活力。”(陈菁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