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周刊

答应了一定要做到

  【案例】

  每天早晨,珂珂总在家门口的早点摊买豆浆带到车上喝,和豆浆店阿姨很熟了。放学路过时,总会和阿姨打招呼,很亲热地说:“阿姨,明天给我留杯豆浆啊!”

  这天珂珂起晚了,妈妈想到来不及买豆浆,就拿了牛奶放在包里。上学途中,妈妈拿牛奶给珂珂喝,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们要买豆浆的!”妈妈说:“今天晚了,我们明天再去买,好不好?一天不喝豆浆没关系的。”珂珂看着窗外,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可是阿姨还等着我呢,我昨天回家的时候和阿姨说好的,阿姨会等我的。”妈妈实在不想返回去,就劝道:“阿姨的豆浆还可以卖给别人啊,没关系的。”珂珂“哇”的一声哭了:“我说了让阿姨留,她一定会等我的!”珂珂哭得很伤心,眼眶、鼻子都红红的,妈妈只能掉头往回开。豆浆店老板娘正坐在门口,身前放着一个水盅,用热水烫着一杯豆浆,那是留给珂珂的。妈妈跟她讲了儿子哭闹的事,老板娘笑得一脸红光。

  【案例分析】

  “我们要买豆浆的! 阿姨会等我的!”珂珂的坚持是为了遵守他和卖豆浆阿姨的约定,也相信阿姨一定会守约。这孩子真可爱!

  诚和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石。“守信”就是遵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信守诺言是与人交往合作的首要原则。一个守信用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一定会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能承担起责任的人。

  遵守约定是孩子自主性发展的体现。虽然只是买豆浆这样的小事,珂珂却坚持要遵守约定,这是非常可贵的,可能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要想让孩子养成守信的好习惯,家长首先自己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孩子做了遵约守信的事,家长要及时鼓励表扬、给予支持,孩子才会在一次次赞赏中越来越巩固守信的行为。珂珂的妈妈做到了这一点,在几次试图说服儿子无效后,她毅然调转车头往回开,因为她知道孩子执着背后的意义所在。相信这一次的经历对于珂珂今后守信品质的养成会有很大的帮助。

  【应对方略】

  家长该怎么帮助孩子学习遵守约定、信守承诺呢?

  一、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遵守约定

  引导孩子从小遵守约定、信守承诺,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家长要有长期坚持的耐心,把守信教育自然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琐碎点滴中,贯穿家庭生活和亲子成长的全过程。

  日常生活中涉及遵守约定的事很多,家长要做有心人,注重日常生活细节中的引导,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把握机会进行教育指导,在交往中让孩子体验遵守约定的快乐。家长还可以利用讲故事、念儿歌、玩游戏、收看收听广播电视节目等,帮助孩子树立正面偶像,培养孩子守信的品质,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当孩子表现出守信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或竖起大拇指对孩子说:“你真好!真是个说到做到、遵守约定的好孩子!”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能够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二、注意约定的内容和时机

  约定的内容最好是和孩子商量决定的,不要逼迫孩子许诺。约定内容要具体,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做到。如孩子不愿自己吃饭,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先每天自己吃几勺饭,一旦孩子完成目标任务就给予积极的鼓励,然后逐渐增加数量,直到完成承诺。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够让孩子不断受到激励,体验成就感。约定的时机要放在行动之前,不要出现问题才来谈约定。比如出门前就和孩子说好“妈妈同意带你去商厦,但这次不买玩具”或“这次只买一个玩具”。

  要多了解孩子的喜好,使许诺的内容投其所好、丰富多样,对孩子更具驱动力。

  三、家长应做守信的表率

  上代做给下代看,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具体的榜样。平时家长不要信口开河、随便许诺,每次许诺之前,先要想一想是否能够兑现。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常有家长给孩子许诺:“宝宝乖啊,早点睡,明天给你买冰激凌吃”之类,孩子真的听话乖乖地睡了。但第二天,大人却早已忘了冰激凌的事情……父母言而无信,一而再,再而三,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他们也会这么做。

  四、约定确实无法遵守时,家长理智对待

  如果是家长确有原因无法遵守约定、不能兑现承诺,应及时跟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你,且事后一定要补救兑现承诺。

  如果是孩子不遵守约定,可以让他通过亲身的体验来品尝“违约”的不愉快后果,从而明白遵守约定的重要性。家长不要因为受不了孩子的哀求而“妥协”,否则,两三次下来,孩子就会知道:“只要我一哭闹、哀求,他们就会来哄我,就会让步。”以后,不守约定、哭闹耍赖就成了家常便饭。家长也不要威胁孩子“你说话不算话,妈妈不要你了”之类,孩子会当真,产生焦虑恐惧。有时,对孩子暂时表示冷淡、不睬,促其反省,效果更好。如果孩子确实是因情绪不稳定、身体不好而违约,或是约定内容要求过高,孩子确实做不到,那就应该帮助他,或者酌情考虑调整约定内容。

  (本文节选自知识出版社《家庭教育关键词幼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