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华东重机首度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技术第一”思维改变企业命运

  本报讯 (记者 刘纯、周茗芳) 柔佛海峡,轻风吹拂,碧波荡漾。这里是新加坡正在建设中的新一代巨型港口大士港(TUAS),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科技自动化港口,10月3日,这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奠基仪式。在这之前,新加坡港务集团在全球众多供应商里独独挑中了一家中国企业,向其订购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金额达到人民币5亿元,承接这个项目的是位于无锡的上市公司华东重机。

  “感慨万千,豪情万丈!”对华东重机董事长翁耀根的采访,就从和新加坡人打交道的经历开始——2010年左右,华东重机想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合作,但遭到对方的拒绝,别人嘴上不说,但翁耀根感觉出来了,潜台词就是——“你们不行!”

  当时的翁耀根心里并不服气,华东重机在国内可是响当当的企业啊!1989年,在翁耀根带领下,公司团队研制完成了交通部“七五”攻关项目,并成功制造出国内第一台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2008年公司生产的系列化、智能化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公司连续三届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抓住了时代机遇,在行业价格为王的上世纪90年代,华东重机是当仁不让的“抢单大户”。

  但是,长期一味追求订单、忽视了品质上的精益求精,华东重机身体里潜藏的“隐患”终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爆发了出来。产能严重不足,交货滞后,老客户不满,大客户流失,表面上看是企业经营一时出了问题,但在翁耀根的眼里,这是一家制造企业的命运到了重要的转折关头。

  新加坡人的拒绝,再次给翁耀根一个提醒:要在全球化的市场里参与竞争,就必须要有真正的核心优势!

  “制造企业一定要把技术上的优势牢牢把握住,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翁耀根说,就是用高端产品占领市场,从而掌握话语权、定价权,摆脱在低层次上的竞争,甚至摆脱原来市场的束缚,跳出去,在更大的空间里自由翱翔。

  这一跳,华东重机首先借助了资本市场的力量。2012年6月12日,华东重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几年后便以将近30亿元的重金收购润星科技,进军数控机床领域。如今,高端机床设备已经成为华东重机多元化板块中的重要一极。

  这一跳,华东重机的发力点始终瞄准“科技创新”。华东重机自此开启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自虐式技术革新,省级的技术研究中心建起来了,院士工作站建起来了,起升运行自动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系统、线性编码器装置以及故障自诊断功能这些高科技开始一一运用在华东重机的产品上,带着HDHM标志的设备又一次成为客户心目中“质量过硬”的象征,在港口设备领域异常挑剔的新加坡人也终于在9年后抛来了橄榄枝。

  “让有集装箱的地方就有华东重机!”近年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华东重机的“走出去”步伐进一步提速,相继与韩国釜山港、泰国港务局、孟加拉国大吉港、印尼第四港务局等签订了大量港机设备销售合同。借助过硬的产品和不断迭代的科技研发,现在国际市场已经成为华东重机的主战场,出口比重达70%,业务版图扩展到了东南亚、东欧等十多个国家。

  记者手记

  坚守一颗创新的初心

  华东重机是首次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的企业。采访华东重机时,我们发现可以谈的话题有很多,但是从翁耀根的话里,我们感觉到了他对科技创新、对“技术为王”观念的一种坚守。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瓶颈。破解这个瓶颈,既需要极大的勇气,也需要极大的恒心与毅力。

  技术创新是科技企业之魂。任何一家科技企业必然要以技术和创新赢得市场的青睐、赢得客户的信任,而研发投入往往与技术创新有着极大的联系,研发投入的多少可能就决定了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高低。上市之后,华东重机始终重视在研发上的投入,在人才引进上不惜花费重金,技术的“护城河”从而越来越宽。坚守一颗创新初心,只要像华东重机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我们的制造业就一定会在产业升级的大道上昂首阔步,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