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江南好风景
她是一方镶嵌在中国版图上熠熠生辉的美玉。她用深厚的人文底蕴、哲学智慧,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为世界文明的未来构建起一个独特的精神家园。
兼容并蓄的江南文化,与开放灵动的文化江南,早已被视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与美学典范。长三角为核心的区域,正以古代璀璨的文明为基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着当代江南的传奇与辉煌。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第一届论坛的盛况犹在眼前。
去年12月3日开幕的江南文脉论坛,3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江南文脉的脉络、江南文脉的文化特征、江南文脉的当下意义等角度,架构起江南文脉的符号雏形,绘制出江南文脉引领未来的蓝图。
今天,这一盛会又将开启,为我们揭开全新的主题: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江南文脉。
行尽江南数千里
为何将主题定位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江南文脉?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樊和平说,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大视野下研讨江南文化,致力推进长三角文化发展一体化,是江南文化从文化传承走向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省一市”在文化领域加强深度合作将更为迫切,联手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成为共同的内在需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挖掘来自江南文化深处的文化因子,加以转化,为中国文化创新提供范例。”南京大学教授程章灿说,通过塑造“文化他者”的形象,以强化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加强文化凝聚力,促进江南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今天,江南与当代语境中的“长三角”有着大部分的重合。在整个国家经济、文化框架中的意义举足轻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用文化可以提升长三角一体化水平和区域影响力,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曾经铸造古代江南地区繁荣辉煌的人文地理、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也必将在深层次上影响着长三角未来的发展,甚至中国未来的发展。
谁知江南无醉意
凭什么是长三角所拥有的江南文脉,可以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
“江南”的历史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耶鲁大学教授托马斯·博格认为,江南和其他文化的明显区别在于它的开放性。它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有鼓励革新的愿望和能力。
夏威夷大学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荣誉会长成中英先生则认为,自南宋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江南地区可以看成中华民族的粮食仓库,国家以此为基地,形成东西互补、南北互动的社会生态,代代相传的文化格局。
“历代人口迁移,特别是由北方向南方的移民,给江南不断注入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复旦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说。二十世纪的江南,依然沿袭着崇文重教的深厚传统,大批青年学子走出国门,学成归来后,很多人成为新中国杰出的科技领军人物——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中科院院士周培源……
太多太多令人引以为豪的故事,铸就了江南文脉的自信之源。江南山水哺育的科学家,血脉深处流淌着江南独有的智慧与灵气,一次又一次引领着科技创新的时代潮流。
重重似画 曲曲如屏
城市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文化磁体和容器。
人们怀着向往来到这里,但城市如何通过文化导流、情感传递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长三角地带释放出的活力与能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今日之江南,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版图中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文脉中的古与新,将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融合在一起,源自历史的厚重文脉让城市生长的行为策略,体现出对文化价值、历史传统和古老环境的尊重,并将这种尊重激发出更为重要的城市发展引擎,带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还作江南会
文脉灵气萦绕中的无锡,志在把握文脉传承的新机遇。江南文脉论坛就给无锡提供了一个机会——全盘梳理文化根脉,唤醒大众对无锡文化的敬意。“文化需要载体,要有拿得出、打得响的名片”,清华大学教授彭林说。
新时代的到来,为无锡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筑了新优势、创造了新机遇。“如今山水人文资源,已是宝贵的稀缺资源,未来依托核心要素——山水和人文资源的供给,泛太湖地区将孕育新兴增长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如今城市的发展动力正经历新一轮演变,从过去的制造驱动、资本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未来环太湖城市应在生态保护、文化风貌、城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的协同上多做探索创新,合力打造环太湖地区命运共同体,抢抓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这个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新机遇。
来试人间第二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庆柏认为,无锡文化领“江南文脉”之气。近代无锡文化的繁荣,应该首推工商业文化,其中绕不过荣氏家族这座高峰。荣家办公园、办学校、办图书馆,对整个无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不论是教育、旅游还是工商、金融、历史、文化,江南地带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以荣家为代表的民族工商巨子的影子。
从去年第一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召开后,无锡人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文化精神锚点。“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无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触摸这里的山山水水,无不感受到她涌动着的内在文脉气韵和力量。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无锡用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内涵,用一大批文化名人的成就涵养自信,一个个文化产业项目创新发展,在“教授之乡”“书画之乡”“民族民间音乐宝地”等亮眼名片下,在吴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的交汇中,在影视之都、文旅融合的现代文化产业历程中,不断提升着文化魅力,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依然企盼,论坛为无锡文化注入新内涵,焕发新活力。
一江烟水照晴岚
从翻译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徐寿、华蘅芳,到编写《春秋大事表》的顾栋高,编写《五礼通考》的秦蕙田,主张“以工商立国”的外交官薛福成,这些无锡人杰在历史长河中焕然灿出。说到近现代,钱穆、钱锺书,不仅是江南文脉中的强劲律动,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无锡文化传承有序,成为江南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崇文重教’的氛围。”彭林说,崇尚“实业救国”的无锡企业家,除了铺路架桥,就是办学校,院士、校长群体涌现也就成为必然。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范金民说,在成为工商名城之前,无锡地区历来是人文重地,历代产生了大量的名流学者,结出了丰硕的文化成果,对东林书院、惠山祠堂群、大运河遗产都有很好的保护,为传承江南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无锡要发扬工商文化中的开拓务实精神,追求城市的全面发展,经济与文化同步高质量发展。
雨晴气爽 伫立江楼望处
今年的文脉论坛将视线聚焦在文脉传承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将从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城市进程中的乡土意识与精神家园、江南文脉的文化符号与精神标识、江南文脉与美好生活、江南文化与工商文明、江南文脉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角度来层层推进。从人文江南、问道江南、藏书江南、丹青江南、故事江南、红色江南、尚德江南等符号内涵来点点剖析。
东南大学教授董群说,江南文脉从地域上看是以长江以南、靠近入海口的苏锡常地区为中心,以吴语方言、稻米耕种为代表而形成的文化样式。
随着时代变迁、文明交替,工业文明、信息时代逐渐取代良田和鱼米,江南文脉在外延上不断变化,但始终离不开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精神价值内核。“江南文化的核心,如果用一个字来表现,那就是‘水’。”江南大学教授庄若江认为江南文化其实就是水文化,“包容性强、善于进退、寻求探索、生生不息。所有的河道都是自然形成的,当河道不适应了,水会探索出一条新的河道来。水是柔和的,但它柔中带刚,非常具有力量。”
“长期以来,江南文化凝聚了磅礴力量,始终支撑和推动着江南地域保持持续的繁荣发展。”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说,今天研究江南文化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1.“江南文脉国际海报邀请展暨设计大赛”:带动文脉论坛物化延伸,培育江南文化品牌。
2.“秀·江南”综合演艺活动,在灵山拈花湾微笑广场举办。
3.展览展示:“江南民间工艺现场展”“图史与笔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性中国画创作文献展”“江南文脉·至‘扇’至美——江南扇文化展”“江南一喦——纪念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特展”。
论道
10月29日
开幕式暨主论坛主旨演讲
江苏文库第二批成果发布及“江苏文库”数据库上线
高端对话:
1.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乡土意识与精神家园
3.江南文脉的文化符号与精神标识
4.江南文脉与美好生活
5.江南文化与工商文明
10月30日
平行分论坛
1. 人文江南:文化符号与精神标识
2. 问道江南:学术流派及其思想世界
3. 家在江南:家风·家训·家教
4. 故事江南: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
5. 藏书江南:从典籍看文脉
6. 丹青江南:图史与笔墨
7. 云端江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脉传承创新
8.尚德江南:道德发展与城市文明
9.红色江南:革命文化溯源与共产党人初心
10月31日
区域分论坛
江南文脉·泰州学派分论坛暨泰州学派学术研讨会
胜友如云 高朋满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
·时间地点
10月28-31日,无锡灵山君来酒店
·论坛主题
文脉传承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策划:杨 建 马正红 江 山 吴晓亮
文字:韩 玲 张 月 叶 子
编辑:韩 玲 任 然 叶 子
设计:李湛肹
组版:徐 静 吴 婷 郑淑棉
摄影:宗晓东 房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