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初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芳香,那是丹桂在飘香。每年的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江南的桂花会盛开,游人还没走到桂花树前,一阵浓郁的香气就会袭来。在江苏无锡,许多公共绿地上,都会栽上一些桂花树,但论赏桂花佳地还得去无锡的惠山古镇,因为那里百岁以上的桂花树,让人数不过来。除了桂花,这里还有沉淀千年的祠堂和泥人文化,让我们放慢脚步去寻觅那流淌的时光,领略古镇人文之美。
钟灵:四千年时光的珍爱
无锡惠山古镇,地处城市的西面,有无锡后花园之称。古镇依惠山而得名,依山傍水,小桥流水,风景秀丽,是无锡保存完整的古街。其占地面积为3.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1.09平方公里,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藴丰厚。景区内有风景名胜200多处,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个21处。
景区著名的景点有良渚锡山先民遗址、战国时春申君饮马处、南北朝时期惠山寺庙园林、唐代天下第二泉、宋代金莲桥、明代古园寄畅园、愚公谷,明代二泉书院和碧山吟社,自唐以来至民国的108个祠堂及园林,最佳植物专类园——中国杜鹃园。园林文化、名人文化、泉茶文化、民俗文化、祠庙文化、美食文化等在这里交融共生,有着“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毓秀:闹市之中“小桥流水”
漫步在惠山古镇街道,石子儿路、小池塘、小亭子、流水小桥,还有各种树木,装点着这座古镇的古朴面貌。这个距市中心仅2.5公里的景区在闹市中自成一隅,成为众多游客心灵的栖息地。
惠山古镇景区自古以江南第一山、锡山晴云、胜地名泉而闻名于世,风景资源独特灿烂。一代名园寄畅园坐落于此,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与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南京的瞻园齐名,并称为“江南四大园林”。清朝康熙、乾隆两帝在100年间,先后六下江南,七巡惠山,留下了无数瑰丽诗篇和轶事佳话。乾隆八巡秦园,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在这里,古镇千年流淌的时光似乎定格在脚下,沉浸其中,享受惬意的同时,让人钦佩打造这片美妙园林的工匠们的巧手匠心。
地灵:拥有108处祠堂建筑群
悠久的文化赋予了古镇人杰地灵,让人惊叹的景点便是古朴典雅的祠堂群建筑。
据介绍,祠堂建筑群始建于唐宋,盛于明清,现在看到的多是清代祠堂。由南北走向的横街和东西走向的直街围成,有108处祠堂建筑体。从战国的春申君祠,东晋的华孝子祠,唐宋的陆子祠、司马温公祠、范文正公祠、过郡马祠,一直到明代的顾端文公祠,晚清的淮湘昭忠祠……惠山书局藏在惠山祠堂群里一座古老的建筑里,原是建于清嘉庆二年的杨观察公祠,古色古香,底蕴深厚。从先秦到近代,延绵数千年,无数先贤的事迹都在惠山古镇的祠堂里得到铭记,忠孝仁义廉等中华传统美德在一个个祠堂匾额与松柏间被人们传颂,家国情深深地植根在这片土地上。
目前景区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址,汇集了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涵盖着十大类共22种祠堂类型,形成了沿河、临街、近泉、靠山的祠堂分布群落,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外所罕见。
人杰:祠堂文化与泥人文化
古往今来,惠山古镇祠堂群不仅为历史名人建碑立坊,祠堂群代表的忠、孝、义等寻根问祖的文化内涵,也掀起了世人探寻与研学的热潮。而从古镇中“走”出的惠山泥人,以其独特的泥人民俗文化,与祠堂文化相得益彰,为古镇增添新的魅力。
在惠山古镇上,中国泥人博物馆是泥人行业内规格最高、藏品最全最多的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在原惠山泥人厂的旧址上改建而成,外形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大师设计,馆内对中国的泥人文化,各种泥塑流派,特别是惠山泥人的发展历史与制作,展示了很多不同时期,不同门类的泥塑作品。
泥人文化与祠堂文化密不可分,彰显着惠山古镇的生命力。专家认为,祠堂之所以有生命力,一是因为先贤代表的人文精神为世人景仰。二是因为祠堂文化与泥人这样的民俗文化结合在一起。
谋新:加速“申遗”焕发新光彩
2012年,无锡惠山祠堂群被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在“申遗”推进中,对人文历史景观进行了重现,在赋予景区文化旅游功能的过程中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借力“申遗”,古镇面貌焕然一新,生机勃发,闪现出动人的光彩。
据介绍,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自2008年启动,已经完成了惠山横直街、惠山浜两大核心区的修复工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决策部署下,为加快申遗步伐,惠山古镇审时度势,顺应国家申遗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申遗路径,于2018年由原来的无锡惠山祠堂群单独申遗转变为以“惠山古镇”名义加入苏州主导的江浙两省“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组织,按照“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规划要求作出申遗范围调整,持续积极做好申遗各项基础工作。今年7月,国保单位“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的祠堂——尤文简公祠也通过了省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获得一致高度好评。这是惠山古镇首个完全符合国家文物修复规范的样板工程。
趁着古镇联合申遗的东风,景区正马不停蹄开始新一轮10个文物项目的修复策划。包括寄畅园、昭忠祠、至德祠三个国保单位的大修及张中丞庙、惠山寺庙园林、碧山吟社、华孝子祠和古镇上几处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复。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惠山古镇面临着申遗重要关口,正加紧落实保护建设规划,有计划地推进预定的建设目标。同时,在做好文化研究、文化开发和文化利用方面,继续深入挖掘并发挥好惠山古镇的遗产价值,更好地为文化旅游服务。(江月)
【名人典故】
范文正公祠——家风家训:兴学俭朴 乐善好施
北宋名相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新的标杆,对后世影响深远,千载之后,仍然熠熠生辉。
范仲淹把“兴学”当作是培养人才、救世济民的根本手段,他主张“劝学育才”,着力改革科举制度、完善教育系统,在师资选材上,提倡明师执教、经实并重,培养能通达“六经”、深谙经邦治国之术的人才。
陆宣公祠——家风家训:
以民为本 廉洁自律
陆宣公指的是唐代中书侍郎陆贽,是惠山古镇祠堂群中6个宰相祠堂之一。祀主陆贽18岁中进士,21岁殿试第一,得中状元,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为官清廉,拒贿拒贪,为官期间始终恪守“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初心,秉持“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不恤其他”的儒家思想。
“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善,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道出了陆氏家族始终恪守“积善读书”的思想,所谓“厚德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濂溪周夫子祠——家风家训:
洁身自好 廉传千古
濂溪周夫子祠祀主周敦颐,北宋思想家、哲学家,著有名篇《爱莲说》,该文以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抒发自身的处世之道。
“光霁祠”为乾隆皇帝御题。取自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赞扬周敦颐之句:“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光霁即比喻周敦颐为政清廉、人品高洁。门堂御书五言碑,是乾隆南巡时所赐,这也是他唯一两次到访过的惠山祠堂,足见对这位理学大师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