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热闻

新高考方案为学生提供多样选课组合

部分学科师资配备迎挑战

  “新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报名工作于11月7日结束,考生只有通过该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方能拿到2021年高考的“入场券”。各高中在此之前完成了选课、分班等一系列工作迎接“新高考”,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新高考方案“3+1+2”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多样性的选课组合,也因此出现了部分学科教师紧缺、部分学科教师富余的现象,师资配备迎来新挑战。

  ■ 选课冷热不均,师资配备不足

  锡城高中高二年级的选课分班工作均在新学期开学前完成。从多所学校选课组合中不难发现,地理、生物成了众多组合中的“百搭”学科,以地理最为突出。我市一所高中高二年级选课分班后确定了多种组合分为14个班级,其中11个班将地理作为选考科目,还有几所高中所有组合中都包含了地理这门学科。

  地理是市北高中的优势学科,该校地理教师团队中有省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李树民。该校高二年级14个班中13个班选了地理,配备的5名地理教师占了全校地理教学团队的“半壁江山”。即便如此,该校高二年级地理老师的教学任务依然繁重,满负荷工作。

  高二年级选课分班面临师资配备的困惑在各个高中普遍存在。从市直属高中的统计数据显示,新高考方案落地后,参加首届新高考的学生选考地理的人数激增,从班级数就可看出,今年高三选学地理的班级有20个,到明年高三选学地理的班级将增加到102个。“尽管基于对新高考方案的预期,各校近年已未雨绸缪储备师资,但从学生选科的情况看,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一位专业人士分析,新高考方案让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兴趣等文理交叉选择选考科目。大多数高中学生倾向选择地理、生物等相对“容易学”的科目。但每年学生选择的组合,选择相关学科的人数并不相同,选课冷热不均、不确定性就会导致不同学科师资需求差异大,学校就要面对师资配备复杂的困境了。该人士坦言,我市高中生源逐年增加、占比较大的女教师生产等因素,加剧师资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 配齐高中师资,探索解决之道

  要化解个别学科师资配备出现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建立一套与“新高考”匹配的高中教师调配机制是必做的“功课”。省教育厅在《江苏高考改革50问》中提出,应建立适应高考改革需要的师资配备机制,探索统筹区域内教师的调配调剂管理机制等一系列举措,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举措能化解长远师资配备问题,但实施需要时间,无法立即解决眼下师资配备的困境。当前,招聘教师是缓解师资配备缺口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此外,深入实施“县管校聘”制度统筹调剂,确保教师精准流动,不失为一个方法。惠山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自2009年探索实施“县管校聘”,能缓解高中师资配备不均衡,“比如有学校相关学科教师紧缺,区域内有学校相应学科教师有富余就可以调剂来平衡。”

  记者梳理发现,近期不少学校相继发布教师招聘公告,招聘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师。惠山区即将启动校园招聘,计划在70个名额中拿出8—9个招聘高中地理教师。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教育部门和编制部门已多次进行商讨并达成共识,在事业编制总体紧缺的当下尽量调剂编制,向教师队伍倾斜。为缓解燃眉之急,教育部门也在考虑聘用经验丰富的优秀退休教师,多管齐下缓解部分学科师资紧张。

  面对师资配备困惑,学校也在探寻各种方法。市北高中相关负责人认为,学校一方面要加快培养、提升相关学科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尽早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动态掌握他们的兴趣、择业意愿、报考目标,及时做出合理的应对。(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