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一带一路”上,如何走好国际合作之路?

业界人士齐聚新能源国际合作论坛,多角度献计同寻答案

  “一带一路”倡议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昨日第十一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举行2019“一带一路”新能源国际合作论坛,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能源行业如何借力“一带一路”,充分挖掘海外市场。

  今年以来,能源领域展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趋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用两组振奋人心的数字证实了这一点:前三季度我国硅片、电池片、组片等光伏产品的出口增幅是34.2%,风能装备出口增幅达57.5%。伴随世界各国对环境和气候变化投入更多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清洁能源投资在新能源中的占比必将不断提升,为我国能源企业“出海”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王贵清介绍,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发展普遍还处于较低水平,人均电力装机只有全球人均装机水平的一半,电力发展需求旺盛。

  这两年无锡在新能源产业上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拥有尚德、十一科技、远景、协鑫等一大批新能源的龙头骨干企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2018年全市规上新能源产值达680.1亿元,增长了11.2%;出口总额达134.6亿元,增长了28.4%。这些企业,不少都已挺进海外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着深入合作。“新能源企业‘走出去’是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升级版。”厚德国际智库理事长王宏娟表示,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困扰着人类,亟需鼓励通过科技创新,开发低能耗、高能效、环境友好型能源。

  然而,新能源行业挺进海外,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必须直面标准合规壁垒增多、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结构短缺以及国际同行的激烈竞争等严峻挑战。怎么办?“抱团出海。”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怀亮提出,通过凝聚各方在规划、技术、市场、投融资等方面产业链的互补实力,持续加强与国际新能源相关协会、业主、开发商、咨询、融资机构、第三方智库等对接,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推动更多项目签约生效,更好地实现“一带一路”新能源国际合作。

  抱团,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姜昕也十分认同这一观点。他提出,江苏的新能源企业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学会抱团建立产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可以主动靠近央企,做好配套,学习央企整合资源的能力和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实现共赢。此外还要会用政策,江苏省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有很多的创新,如商务厅和教育厅共同推出了留学生人才地图工程,帮助企业招到既懂中文又懂本地的优秀人才,降低企业国际经营风险。

  (文君、实习生 梁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