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仁山
可以借鉴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开发“绿色建筑”的做法:为正在施工的“绿建”或通过“绿建”新认证的楼盘,引入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以市场化手段保证“绿建”实现预期的运行评价星级标准,尤其是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由绿色设计向绿色运行转化。这也是增强“绿建”市场信誉和发展动能、打破绿色建筑市场怪圈的可行之道。
据日前无锡日报报载,自今年起,我市新建住宅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成为全省首个全面执行“绿建”二星标准的城市。成批而建、靓丽别致的绿色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将锡城打扮成名副其实的“绿色之城”。
发展绿色建筑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节约能源资源,改善百姓居住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用不言而喻。按照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到2020年,全国“绿建”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50%,这表明绿色建筑已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伴随“绿建”风潮,我市主动作为自加压力,率先实现所有新建住宅达标“绿建”二星,在无锡城市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商品房是城市建筑的主体,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正发力“绿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锡城近年来入市的众多楼盘中,虽然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数量和面积逐年增加,但市场却并不买账——部分市民对购买“绿建”类住宅兴趣不大,出手犹豫。原因在于某些房地产企业将获得“绿建”标识作为取得财政奖补、税费优惠、提高销售预期的手段,没有将其作为提升建筑品质的真正动力,在落实绿色举措上打了折扣。如此做法,造成一些市民购房后,体验到的房屋绿色性能与楼盘广告宣传存在一定差距,因而其他市民不愿意溢价购买获得“绿建”标识认证的楼盘。
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绿建”中,项目平均增量成本达到3%左右,极少数精品“绿建”甚至高达8%。如果新建住宅不能顺利“出手”,增量成本不能及时获得回报,无疑会增加开发商的“搁置成本”,削弱其精雕细琢“绿建”的意愿,甚至不愿意再开发“绿建”楼盘,令绿色建筑市场发展陷入怪圈。
房地产企业创造条件让市民“乐购”,才能真正提高锡城“绿建”楼盘的销量。在这方面,不妨借鉴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开发“绿色建筑”的做法:为正在施工的“绿建”或通过“绿建”新认证的楼盘,引入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以市场化手段保证“绿建”实现预期的运行评价星级标准,尤其是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由绿色设计向绿色运行转化。这也是增强“绿建”市场信誉和发展动能、打破绿色建筑市场怪圈的可行之道。
事实证明,建筑项目引入绿色保险机制,在该项目的启动、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由第三方相关评价机构对项目重要环节和节点进行风险防控,能够确保其满足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星级要求和标准。在被保险建筑最终未取得合同约定的绿色运行星级标准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将采取实物修复和货币补偿的方式,保障项目方的权益。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建筑的整体绿色性能,让市民拥有美好的居住体验,不断提升“绿建”的市场信誉,增强居民溢价购买的意愿。
(作者系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