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不久前举行的无锡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产品展能大赛上,来自梁溪区惠山街道“与泥有约,蝉艺空间”残疾人泥人工作室的学员们带来了精美的泥人作品,得到了现场观众的关注,获得大赛二等奖的佳绩。成立一年多来,该工作室将惠山泥人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培训”完美结合,探索出了“接地气”“零距离”的残疾人职业康复培训模式。
去年9月,7位特殊的“折翼”学生穿着红色的校服,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泥人工作室,而迎接他们的授课老师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大授。第一课,沈老师介绍了无锡泥人的起源、发展和魅力以及无锡泥人制作的“形”与“色”等,让学员初步了解泥人制作,慢慢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随后的一年内,由多名泥人大师担任老师,“手把手”“一对一”“个性化”地为残疾学员传授泥人制作。“教课计划也根据这些学员的特性及学习掌握的进度随时动态调整。”沈大授介绍,首先让学员通过培训掌握基础技能,其次是通过实训提高制作技能,然后针对好苗子优先签订劳动合同,实现正规就业,同时带动其他学员快速进入就业岗位。
“通过辅助性就业,使原来一些无法就业的残友们能够走出家门,实现人生价值。”惠山街道残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街道残疾人之家和惠畅里社区残疾人之家先后建成,成为集日间托养、工疗娱疗、康复训练、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助残空间。以残疾人之家为依托,街道不断探索和实践“请进来、动起来、走出来”的残疾人职业康复培训模式,相继请进了无锡悦羚洁具有限公司、龙腾纸箱厂等企业,为残疾人之家的员工提供妙洁球加工、纸盒加工等工作,帮助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街道助残志愿者也和残疾人之家员工一起创新思路,动手研发出“蝉艺匠心”手工皂、香薰蜡烛、多肉植物等手工产品。
与无锡市惠山泥人厂一同开启“与泥有约,蝉艺空间”残疾人泥人工作室,是惠山街道在残疾人职业康复培训上的又一个尝试。据了解,自2014年街道推出第一个助残项目“蝉艺匠心”以来,每年的助残项目都以“蝉”命名,如“蝉艺风采”“蝉艺芬芳”“蝉艺书香”等。“蝉的成长,既是漫长的又是非常艰苦的。除了最后一年的夏天以外,其余时间都是默默地蛰伏在地下。”该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能够让更多的残疾人像“蝉”一样,走出自我,融入社会大家庭,获得新的人生。(周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