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发布厅

放歌新时代

梁溪奏响新时代双拥创建“最强音”

  “你从中国革命硝烟中走来,你从爱国先驱的呐喊中走来,你从新中国成立的礼花中绽放,你从中国改革的大潮中奔来,这就是我们的双拥花……”在梁溪区庆“八一”文艺演出上,演员用歌舞表达着《齐颂新时代 共叙鱼水情》的脉脉深情。梁溪区是无锡市中心城区,是驻军较密集区,现有驻军团以上单位9个,官兵3000多名,各类优抚对象22000余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不断拓展双拥领域,丰富双拥内涵,创新双拥载体,完善政策法规,健全运行机制,双拥共建成效显著。

  站位高远,部署有力

  近年来,梁溪区上下按照“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思路推进双拥工作,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历年区委议军会、政府工作报告、军政首长座谈会、军地协调会都把双拥工作作为重要议题,专门讨论研究。同时,将双拥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责任目标,统一考核。全区双拥工作坚持有长远规划,有近期目标,有规章制度,有量化考核标准。区四套班子领导走访挂钩联系部队,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定期与共建部队会商,协调矛盾,特别是各街道结合实际主动作为,促进双拥工作有效落实。

  针对军转干部安置、军嫂就业和军队子女入学入托纳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教育部门的工作职责,统一安排。区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双拥办协调沟通、各部门分管局长具体抓落实。将军警民联防联治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统一组织。

  全方位形成党委议军、军地联动、领导挂帅、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居安思危,重在教育

  今年“八一”前夕,无锡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区机关党工委组织党建小支部联盟开展了“走进警营、学习楷模,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百名机关党员干部走进军营,参观军史馆、营房内务,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

  类似的活动在梁溪还有很多,该区着力搭建全民国防教育平台,打造具有特色的双拥工作教育高地。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区及所辖两级党校同时挂牌国防教育基地,专家讲座、领导授课、领导干部短期培训等都安排国防教育内容,与其他课程同教同考;多方式拓宽国防教育渠道,如“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小小光荣牌,荣誉一家人”等报道在国家级媒体刊登,组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无锡最美退役军人”等活动,激发军民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红色基地”的辐射作用,驻区各部队的军史馆、受到军区以上表彰的模范单位、第一支部等场所全时开放,接待青少年参观学习。国防教育全民化的格局良好态势日益形成。

  走进梁溪区,各类双拥宣传专栏、标牌随处可见,广场、长廊、街道、公交,一道道双拥风景线醒目靓丽。国防知识竞赛、文体竞赛等拥军联欢活动异彩纷呈。宣传形式丰富多样、温馨暖人,激励和涌现出一大批拥军典型模范及优秀双拥社区、企业。在梁溪区营造出“爱我中华、强我国防”“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浓厚氛围。

  饮水思源,真情回馈

  着力为驻军提供坚实服务保障,难事办好、实事办实,始终是贯穿全市双拥工作、打造双拥模范城的工作主线,规模拥军始终如一。每逢“八一”、春节等节日,全区各级、各部门组织拥军进军营,表达党和政府对部队官兵的关怀和驻地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区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坚持做到部队走到哪里,就慰问到哪里;部队在哪里遇到困难,就在哪里现场解决。三年多来,地方各级领导慰问路线从两广地区到四川藏区,行程达2万多公里,慰问金400余万元。

  拥军形式也是丰富多样,法律拥军全面覆盖,科技文化拥军落地基层。梁溪区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都在驻区各部队建立了法律拥军服务站(室),开通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定期到部队现场提供法律服务。全区范围内建立了5类6个双拥文化基地,为部队培养文体骨干、普及科技知识、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助力官兵学历升级,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各种拥军优属活动的全面落实和保障有力,犹如甘洌清泉,滋润着优抚对象、军属及当地驻军的心田。2018年,梁溪区共接收安置48名军队转业干部,其中团职7名、营连职干部41名(含技术干部)。去年安置家属2名、军嫂进社区14名,安置数量占全市各板块第一。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优先招聘随军前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家属,三年多来先后安置107名家属。

  针对优抚对象,服务保障。每月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有线、网络、水电气”补贴、在乡残疾人和“三属”人员抚恤金等70余万元;建立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16个街道、158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通过三级服务网络做好全方位服务。按照上级要求安置好退役士兵,并做好退役士兵到安置单位前的社保接续等工作;与区人社局联合开展各类退役军人就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