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柳
早晚高峰时段,车多缓行已成为市区道路拥堵常态。数据表明,交通事故是成为道路拥堵的一个重要诱因。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我市推行轻微事故“快处快撤”多年,很多符合“快处”条件的轻微交通事故,驾驶人依旧选择“传统”方式报警、定责,小事故引发大堵车屡见不鲜。那么,轻微事故“快处快撤”为何“快”不起来?
▶90%以上的碰擦、追尾事故符合“快处”条件
据统计,青祁隧道北入口由北往南方向,在早高峰时段的7时至9时,车流量达到3500多辆,之后正常时段的11时至13时,车流量回落到1500多辆,但到了晚高峰17时至18时,车流又回升至3000多辆。惠山隧道北入口和金城高架道路也是同样情况。
“车多缓行只是一方面,驾驶人在高架造成追尾、碰擦等交通事故,已成为快速内环道路运行不畅的‘罪魁祸首’。”高架大队副大队长朱振武说,内环高架上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占据一股车道后,只要几分钟时间,道路就拥堵起来,车辆排队至少2公里以上。如果车辆不快速撤离事故现场,事故路段就会出现区域性交通拥堵,同时也容易发生二次事故。
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无锡共发生30余万起交通事故,其中60%以上为轻微碰擦事故。目前,高峰期发生在市区主干道路和快速内环的交通事故,90%以上是轻微的碰擦、追尾事故,属于轻微财损事故。
交警事故大队民警说,只要符合交通事故快速理赔条件,无需再像以前一样,留在现场等待交警、保险公司进行处理。目前对于轻微财损事故,事故车辆撤离现场只需10分钟左右,处理事故平均时间比以前缩短了半小时。
▶多数驾驶人还是习惯交警现场处理
为解决轻微交通事故“造大堵”的难题,交警部门先后推出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和手机App在线处理。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在线快处交通事故共139380起。
虽然交警部门对轻微事故快处快赔、自撤现场、自行协商等方式进行推广和鼓励,但“快处快撤”的推行似乎遇到“瓶颈”,大多数驾驶人虽然知晓“快处快撤”,但了解具体细则的不多,还是对此心存疑虑。据统计,在符合“快处”条件轻微事故中,真正通过双方主动自行选择“快处”的不多,都是第一时间选择报警,然后依靠交警的引导进行“快处”事故处理。目前大多数的轻微事故发生后,双方驾驶人对“及时报警”和“保护现场”的意识非常强,担心没有交警在现场处理或没有出具事故证明,一旦自行撤离,后续对事故责任无法说清楚,怕理赔维修遇到麻烦。可当交警到达现场后,发现当事双方对事故的认定几乎没有什么争议,只是需要交警出面证明才放心。
另外一种情况是,双方驾驶人在自行协商时,会遇到消极、推诿、讨价还价、互不相让等情况。如果遇到“新手”驾驶人更是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怎么办。为此,这些因素导致驾驶人在选择“快处”时犹豫不定,使“快处快撤”无法真正“快”起来。
▶拒不撤离造成交通堵塞的将被处罚
如果事故双方对事故责任有异议,或出现一方当事人没有去快处快赔中心接受处理,交警表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时,可以在手机App和自助终端机上联系网上快处中心,民警在后台可以立即答复进行在线认定,然后生成简易程序认定书。
对于一方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况,将由民警通过电话告知其不配合处理事故应承担的后果,如果当事人仍旧不配合处理,将按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调查处理,将肇事车辆及驾驶人信息录入车管平台,肇事车辆的档案将被系统锁定,无法进行过户、审验等业务。交警表示,对于符合自行协商处理、但拒不撤离现场造成交通堵塞的驾驶人将被处以200元的罚款。当事双方都不愿意撤离的,双方都将被罚。一方撤离,一方不愿撤的,交警将对不愿撤的一方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