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一台洗衣机“颜值能打”的背后

——探访无锡首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本报讯 (记者 刘纯) 最近,小天鹅洗衣机工业设计研究院摘获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无锡历史上零的突破——这则喜讯振奋人心。他们凭什么能获得这一殊荣?工业设计中心里的“大神”们平时是如何工作的?昨天,记者走进小天鹅工业设计研究院一探究竟。

  一进门,从小天鹅品牌工业设计总监金弘植的身上便感觉到了浓浓的艺术气质:圆框眼镜、披肩长发,这位有着15年LG电子工作经验的设计专家去年刚加入小天鹅的设计团队。

  “韩国一些大企业里,工业设计团队也不超过10个人。但在小天鹅,仅仅洗衣机一个单品工业设计师团队就超过了40人,其中像我这样的外籍设计师有5名。”金弘植说,自己43岁,在一群团队成员中已经算“偏大”了,年轻人多、思维活跃,是工业设计出成绩的首要保障。

  设计师都有自己偏爱的作品。金弘植对一款新型洗衣机情有独钟,它上半部分是烘干机,下半部分是洗衣单元,整个机身则是浑然一体的黑色玻璃面板,摸上去光滑细腻但又不留指纹。金弘植说,光这块面板设计师们就费了无数脑筋,当时面临两个重大问题:一是普通镜面银加工后的玻璃会变黄,二是玻璃件导电问题。经过了两个多月调试,在无数次玻璃报废、导电测试失败后,终于在国内一家供应商处找到了合适的材料,达到了预想中的效果。

  像这样从一次次失败中披沙拣金的例子,在小天鹅工业设计研究院里比比皆是。小天鹅的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对设计师的考核采取的是“三七开”制度:七分看的是作品的创意程度,三分看的是创意转化成产品的几率。KPI的相对宽容,让这些最需要自由气氛的灵感之花获得了难能可贵的优质土壤。

  金弘植强调,工业设计的本质不仅要求产品“颜值能打”,更要符合人体工程学,洗衣机上人体施加的动作特别多,设计师对于不同领域的产品交互、产品构造、加工工艺等相关知识都要有所了解。“我们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设置了创意工坊。”金弘植说,用“创意部+工艺部”的形式,能在第一时间将前沿的、脑洞大开的设计方案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概念产品,再通过内部验证、外部反馈反复完善,环环相扣,效率大大提升,这才有了消费者眼里经常看到的“小天鹅上新了”。

  而在小天鹅其他一些设计师看来,制造基地和设计中心紧紧依靠也是一个优势。不同于其他一些公司的制造中心和研发设计中心往往在地理上分离,在小天鹅,工业设计师们经常一个电话就把隔壁的工程师叫过来一起头脑风暴。以一款最新的波轮洗衣机为例,它的顶盖是一块曲面玻璃,加工难度极大,但在小天鹅的智能工厂里,硬是对这块钢化玻璃进行了极致弯曲,最终实现了光影效果和实用功能的相互融合。“没有这个制造实力,说实话我们的很多设计就只能停留在图纸上啦。”金弘植感慨道。

  记者在小天鹅的展厅里还注意到,在工业设计上他们并非闭门造车,目前和欧洲知名的设计公司也有合作,在国内和清华大学、江南大学都有合作项目。小天鹅公司提供的数据则显示,近五年来的研发投入累计已达35亿元,包括工业设计在内的研发团队总数近1000人;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在手的专利总数达6002件。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4亿元,今年预计将超过2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