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伟松
在全市上下以“雷霆”手段打响安全生产攻坚战的当下,有些企业依然存在着上热下冷等现象,这其中,既有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问题,更有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强以及在利益驱动下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压力传导上的递减现象,而隐藏在背后的则是企业在抓安全生产上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近段时间,笔者曾带领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赴部分企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实地抽查。从检查情况看,各地各部门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实施全方位排查、推进整改落实等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从发现的问题看,阳台、栏杆围护高度偏低不符合规范要求、灭火器瓶超过8年有效期未及时更换、消控室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具体问题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全市上下以“雷霆”手段打响安全生产攻坚战的当下,有些企业依然存在着上热下冷等现象,这其中,既有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问题,更有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强以及在利益驱动下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压力传导上的递减现象,而隐藏在背后的则是企业在抓安全生产上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安全生产,要处理好压力层层传导和激发内生动力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就安全生产而言,党政的领导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属地的管理责任等都是外因,企业的主体责任才是内因。倘若只有“外因”的积极性,而没有“内因”的主动性,充其量只是治标。故此,各级各部门要更加注重在激发企业安全生产的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做文章。
夯实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知产生动力。只有对一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清醒而理性的深刻认知和思想认同,才能激发出无穷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被动式的“要我安全”走向主动式的“我要安全”。为此,要坚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尤其要强化对企业负责人的安全培训,让“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等理念,在内心深处安营扎寨、生根发芽。当然,正面的典型激励可以涵养认知,反面的警示教育更能够警醒认知。
强化政策引领。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具有规范、约束、引导、保障行为安全可控等重要功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而这些都是历史规律的科学总结与提炼,有的甚至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为此,要充分发挥好安全生产领域中规章制度的奖惩激励机制,该奖的一定要奖到位,奖到让人眼红,该罚的也一定要罚到位,罚到让人心疼,让企业在尝到甜头中再接再厉,在吃到苦头中反思反省,进而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激发内生动力中实现从治标走向治本。
严格监管执法。有压力才有动力,严格监管执法也是传导压力、激发动力的有效手段。各级各部门要肩负起督促企业做到安全生产“五落实五到位”的责任,寓监管于服务之中,通过强化指导帮助、严格行业监管、严肃执法惩处、加强社会监督等途径,将压力传导到企业,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让外部压力经过化学反应固化为内生动力,有效防止反弹回潮,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和防范风险隐患。
(作者单位:无锡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