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冬娅)“41条河道提前一年告别黑臭。”前不久,一条治水喜讯登上本报头条。消除黑臭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何保障水清不返黑?近日正式上线运行的新吴区智慧治水实时监测平台用高科技开启了一条新思路。全区地下排水管网布设1773套物联网智能终端,实时监测雨水、污水、河水、降水等情况,系统自动形成预警工单,彻底改变了传统治水路径。
“传统治水是看见河道黑了臭了才去找污染源,现在则是在污水入河之前就锁定截流。”新吴区住建局局长黄海清说,智能终端充当着排水管网的“电子岗哨”,“一旦有污水跑错路就把它揪出来”。
在区住建局高级工程师聂霞的电脑上,记者目睹了智慧治水系统的工作实况。分布在全区800公里污水管网、600公里河道、570个入河口、366家重点排水户雨水总排口上的1773套智能终端实时上传监测数据,形成了一张管网“动态地图”。“不但能看到入河口水质变化,还能发现排水户是否雨污合流,污水管网的负荷清晰可见,就连哪家污水处理厂的哪台设备出了故障,点一点鼠标都能看见。”聂霞指着电脑告诉记者。据介绍,如此大规模运行的城市级智慧治水平台在全国尚属首例。
除了每日上传超10万条大数据,真正体现该系统“智慧”的是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靶向溯源发出的预警。由平台监测到的污水入河预警自动形成工单,向全区街道及区住建局治水工作人员的手机即时推送。治水人员的工作模式彻底改变,巡河员不再是每天绕着河道转圈,发现河水变黑后再四处寻找污水来源,而是循着预警定位主动出击。据悉,系统上线以来,通过预警工单固定的违法排水证据,已有两家企业被立案调查。
被系统改变的,还有全区污水调度模式。锡贤路污水提升泵站内,工人时不时伸长脖子朝污水进水池里探两眼,见水位高了就开泵,见水位低了就关泵。系统上线后,泵站从平台接收上下游管网液位信息,由系统自动提示开泵或关泵,比人工经验更及时准确。据介绍,污水井下的智能终端在污水液位距井口0.5—1米时就会发出预警,平台上线之初每天警报不断,污水管网和泵站运行人员根据系统提示调整操作后,警报量直线下降,现在全区污水井外溢入河现象已基本杜绝。
“依托无锡物联网企业集聚优势,我们立足技术自主可控,公开招标研发了这套系统,智能终端造价远低于国外传感器,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范围的排水监控。”黄海清说,该系统是我市规模最大的城市管理物联网平台之一,物联网产业发展为无锡描绘的智慧城市图景正在清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