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周刊

关键词:节日教育

节日中的亲子教育

  【案例】

  在爷爷奶奶家吃完晚饭后,豆豆一家像往常一样准备回自己家。这时候豆豆突然向爸爸妈妈提出来:“今天我们晚点回家吧。”妈妈问:“为什么?”豆豆神秘地回答:“这是秘密,不告诉你们。”一看时间还早,爸爸妈妈同意了豆豆的提议,坐下来看电视。

  这时候豆豆走到厨房,来到正在忙碌洗碗的奶奶身边,对奶奶说:“奶奶,我帮你捶捶背吧。”说完不等奶奶回答就开始用两只小拳头帮奶奶捶起腰背来。奶奶边洗碗边享受着孙女柔软小手的捶揉,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但心中又有点不解,于是问豆豆:“今天怎么想起来要给奶奶捶背啦?”豆豆反问:“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奶奶摇摇头,豆豆凑近奶奶耳边说:“今天是重阳节,我们老师说了,这是长辈们的节日,让我们回家后要为家里的长辈们做一件事情,等会我还要帮爷爷奶奶洗脚。”

  奶奶听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个劲地说:“我们豆豆长大了,真懂事!”豆豆也开心地笑了。

  【案例分析】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豆豆所在幼儿园很注重孩子的节日教育,但豆豆家庭中的节日教育是缺失的。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所在,特别是中国,有很多自己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意义等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节日是孩子每年都要多次经历的,是孩子生活中的宝贵教育资源。家长中如果能够关注到节日的教育价值,和孩子一起度过每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节日,不让节日的内在价值在“吃吃玩玩”中流失,节日就能成为增进亲子关系、推动孩子发展的良好契机。

  【应对方略】

  在孩子的眼中,过节是最快乐的,家长若能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能够有效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同时,通过家长和孩子双向交流学习的过程,可以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庭中的节日教育内容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呢?

  感恩教育

  现在的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大人对他们关爱有加付出很多,但孩子往往感觉不到,觉得一切都理所应当。因此,利用相关节日对孩子进行感恩和关爱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家长可以利用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通过交流谈话、讲孩子出生的故事、看老照片等方式,加强孩子对家长的了解和尊敬。

  爱的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家庭的爱是孩子美好心灵滋养的源泉,因此,过节在让孩子感受快乐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让孩子给家长、亲戚中的长辈说一句祝福的话语,打一个问候的电话,上门探望等,使孩子懂得孝道,学会关心,培养广博的爱。

  文明礼仪教育

  节日里“人来客往”,孩子们与人交往、交流的机会增多了,家长可以趁此机会渗透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如待客的礼仪、做客的礼仪、用餐的礼仪等。

  安全健康教育

  节日里,家庭通常会安排外出、旅游、聚餐或其他的娱乐活动,但随之而来也较易引发安全问题,因此,节日里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安全事故(孩子走失,被动物咬伤,烟花爆竹的伤害,烫伤,摔伤等)应该防患于未然,让孩子们度过一个个快乐祥和的节日。

  传统文化熏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国特有的节假日中更深深印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烙印。春节来临,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春节的来历、习俗,带孩子出去拜年,教孩子说一些得体的吉祥话等;清明节带孩子去扫墓,讲家族的历史和祖先的故事,或给烈士墓献花;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家长也可以在亲子互动中让孩子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民间习俗,让孩子在润物无声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理财意识培养

  春节是孩子收“压岁钱”的节日,也是对孩子进行理财意识培养的良好时机,可以告诉孩子“压岁钱”的含义,和孩子一起制定“压岁钱”使用计划,如存起来、交学费、买需要的东西、奉献爱心捐给需要的人们等。让孩子能够关注到“红包”的意义而不是数额,知道不能大手大脚随意乱花,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节选自知识出版社《家庭教育关键词幼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