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从不会停止寻求发展的新机遇。
产业强市纵深仗,如何发力?在代表委员们的讨论中,“三大经济”成为畅想2020年度无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城市,职能部门和产业界如何行动?如何吸引培育总部企业,将无锡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总部基地城市?如何发展空港、海港、高铁、陆港四大枢纽经济区,打造长三角枢纽经济创新高地?
围绕三大“新引擎”的热议当中,就蕴藏着无锡产业加快奔跑的新动能密码。
锐观察
激发数字经济“牵引力”甜头是实实在在的
竞逐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把握住方向便能赢得主动。
如何激发“数字的牵引力”?“对传统企业来说,产业数字化的甜头是实实在在的。”在张君君代表看来,无锡发展数字经济就应当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从破解传统产业的发展痛点中找到思路。去年朝阳集团在信息化、智慧化的基础上开启了数据中台建设,数据渗透进产业的细小环节,加快了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一项项新技术纷纷落地。
出于这样的“数字化经验”,张君君认为,产业数字化就要把数字经济的成果,反哺和赋能到传统产业中去。“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传统企业用新技术赋能转型升级,尝试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造行业现状。”在她看来,无锡传统企业面广量大,数字经济是一股动力,一旦注入,传统产业随之焕发生机。
当无锡把成为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领军城市、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和全国领先的数字治理模范城市作为目标,职能部门和产业界如何行动?“数字经济是大数据背景下高质量和跨越式发展经济形态。”武戈委员表示,目前无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但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大数据平台供给不足、大数据安全保障不足、产权标准欠缺等,建议推动政府大数据共享开放,统筹大数据产业布局,进一步健全大数据人才机制。
提升总部经济“集聚力”比起“发红包”更需优环境
眼下,全球资源正进行新一轮洗牌,以企业为主的投资已成为各地争夺的焦点。在这一轮的竞争中,无锡靠什么赢得企业的青睐?打造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总部基地?
“营造软环境,夯实硬实力。”秦晓华委员认为,我市在创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城市进程中,要对标长三角优势区域,着力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营造总部企业发展的良好软环境;在资金支持、人力资源、楼宇载体等方面,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更优惠、更精准的全方位资源配置支持,夯实总部企业发展的硬实力。同时要发挥我市在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优势,在优势领域中重点引育总部企业,培育总部经济发展的地域品牌。
“如果企业把总部设在无锡,一定会考虑人才、市场等综合因素。”华李军代表表示,税费减免等激励政策虽然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吸引力,相比为总部经济“发红包”,政策制定者或许更应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营商环境的塑造。 “企业总部放在哪里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在华李军看来,发展总部经济,不仅要充分发挥优势,更要审时度势、认清自我。要正确结合城市自身各项因素准确定位,提升城市层次和文化品位,塑造综合性城市职能体系,增强综合集聚和辐射功能。他认为,发展“总部经济”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没有科技、金融、市场和人才等综合因素的支撑,总部经济来了以后要想延续和再发展是挺困难的。”
加速枢纽经济“带动力”让资本人才“自发”来到这儿
宜马快速通道、丁蜀通用机场、南沿江铁路、苏锡常南部高速等频频见诸报端的项目建设,显示出无锡交通枢纽建设的大格局、大规划。
在王建南代表看来,无锡空港枢纽相对来说所具备的条件最为成熟,建成后对城市能级提升将产生较大的帮助。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率先打造区域性枢纽机场,以物流带产业、以枢纽聚产业,培育临空产业,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强统筹规划,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口岸功能,优化空域资源,织密货运航线网络。另一方面要在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的基础上发展枢纽经济,融合实物流、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优化产业发展流程,充分利用无锡发展物联网的产业优势和民航机场智慧化建设的行业需求,努力实现集人流、飞机流、车流、物流等信息流为一体的多维共享协作,发挥数字经济效能。
刘见委员认为,苏南国际机场、无锡东站是无锡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交通优势。他建议,构建“大枢纽”的城市框架,积极争取轨道线网布局,串联内部节点,开辟高铁站与机场的快速通道,将锡东高铁新城与机场无缝连接;打造强有力的“核心区域”,将锡东新城作为无锡东部的核心,打造地标建筑,不断完善综合功能,实现该区域的集聚与辐射效应。
同时要突出高层次的产业方向和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建设一组世界级的特质社区,“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让资本自发流向这片成本的洼地,让人才自发来到这片品质的高地。”
中小型企业 研发投入需更专一更稳
企业研发的方向和动力是什么?企业研发的载体、核心和弹药是什么?发展助力又是什么?失败了咋办?李明杰委员对企业研发颇有感悟。他认为,企业研发绝大多数是技术应用型研发,这类研发的方向和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研发的载体是企业,核心力量是企业的研发团队,研发的弹药是资金,研发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政府的悉心营造,研发的助力是科研院所。
如今,企业研发所需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已逐步构建起来。“中小型企业研发投入要专一要稳,一定要专注于自身主营业务,”他建议,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要盲目跨界,避免因研发失败出现重大风险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大企业研发投入步子可以大一些,涉及的研发范围也可更加广阔,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集群优势。
企业研发一旦失败,往往投入越大,对企业伤害越大。“要容许企业研发失败,”他建议,科技部门可以委托有关专家进行诊断,分析企业研发失败的教训,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向企业分享此类经验教训,避免同类情况再次发生。
让原创技术 在无锡更多开花结果
如何提高“创新浓度”,让更多“科技种子”开花结果?潘振华代表认为,目前国内的生物医药领域,在原理性技术方面的创新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无锡的生物医药企业也正在加快聚集。就拿无锡高新区来说,作为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高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形成了以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智慧医疗与健康服务产业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本土创新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生物制药领域的新生力量。”他相信,随着产业集聚度的提高,无锡将会激发更大行业潜能和更多创新活力,构建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健康医疗产业创新生态圈,让更多原创生物医药技术落地“开花结果”。
潘振华代表说,生物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环境、政策方面的改善、生物技术的提升等等方面,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在他看来,无锡生物医药产业有了政策、土地空间等方面的保障,在新药发现、临床试验和销售上同时发力,未来一定能将研发时间缩短,也会有更多无锡本土新药通过测试上市。
微评论
多一些面向 “世界格局”的产业素质
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三大经济”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以“三大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备受关注,是因为其发展契合了高质量发展方向,能充分发挥无锡现有的产业、区位优势,进而推动无锡产业强市“复兴号”航船动力、结构升级,助力建设世界格局中的无锡、现代化形态中的无锡。
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无锡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提升自身在世界产业格局、创新格局、贸易格局、投资格局、人文格局、城市格局中的地位带来了难得机遇。另一方面,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无锡的土地开发强度、环境容量都已逼近极限,迫切需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无锡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拥有阿斯利康等一批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还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乘势而上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三大经济”无锡不仅大有可为,而且能大有作为。
目前,国内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都把新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标这些先进地区,无锡要做好固优补短工作,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引进培育优秀总部企业、织密综合交通网,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面向“世界格局”的产业素质。
撰稿 刘 杨 胡 桃 洪 萍
安 宇 沈莉琛
摄影 吕 枫 还月亮 钦 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