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即使遇到疾病和挫折,但心中有希望,有寄托,有牵挂,一个人的精神就不会垮,整个人照样散发神采。近日记者就遇到这样两位有精神的老人。
亲情与爱好支撑我重获新生
“是家人的关心和对绘画艺术的热爱,让我挺了过来。”跟记者聊起一年多前的生死经历,77岁的李云珍像聊一件平常事。
2018年4月,李云珍去广州旅游,无意间发现自己左下颌有黄豆大小的肿块,回家后到医院挂水治疗,但肿块非但没有消掉,还长到了鹌鹑蛋大小。她当时想着7月还要去新疆旅游,6月赶紧进行手术。可手术中病理切片结果令全家惊呆了,她被诊断为鳞状细胞癌。
“手术后家人还在纠结要不要把病情告诉我,可我从他们的言行中早就看出了端倪。”李云珍说,她退休前是一位英语老师,几十年的教育经验怎会看不出他们的小心思?她从麻醉中醒来时,看到儿子温柔细致地帮她揩脸,流露出恋恋不舍的神情,就猜到了八九分。“我以前骨折开刀也没见他这样。”家人也知道她一向坚强有主见,不久全家对病情、治疗方式达成一致意见,共同抵抗疾病。
她选择了放疗,一共30次,每次15分钟。“这样的剂量和次数,我这样年纪的老人能挺过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李云珍说,当时脖颈部位溃烂,喉咙里全部溃疡,不能吃东西,真是“生不如死”。而且她向来爱美,可当时头发掉光,脖子发烂,大夏天做治疗时每天得戴着帽子围着丝巾,看到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觉得自己真像怪物一样。
“那我代表记者问一下,是什么让你坚持的呢?”一旁的老伴幽默地插话道。“还不是放心不下你啊!”李云珍说,丈夫宽厚老实,一辈子对她宠爱有加,她也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如今儿孙都事业有成,我对他们没啥不放心的。老头要是孤单一个,那才可怜呢。”所以每次家人把打好的营养糊给她,她都硬逼着自己多吃几口,也尽量表现得没有那么难受。因此家人始终相信,她精神那么好,身体也会一天比一天好。
去年国庆节前后,李云珍所在的无锡市老年书画协会决定办一个书画展向祖国献礼。作为协会理事,她每次都会大展身手。可从生病到治疗近1年的时间,她没有握过画笔,还能再画吗?她试着在画桌前拿起画笔,这下体会到“握笔千斤重”的感觉,站着不到3分钟就头晕目眩,浑身冒虚汗,画纸上的线条也是虚而抖的。“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将是我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李云珍说,她没有放弃,累了就躺一会儿再画,不满意就扔了重来。就是凭着这样的毅力和信念,她坚持投入绘画创作,最终有《九余图》《蓄势待发》《万壑松云》等6幅作品入选展览,其笔力遒劲大气磅礴的风格大获好评。最近,李云珍又兴致盎然地投入了绘画创作,为四五月间自己的个展做准备。“余生就想和自己喜欢的书画艺术更好地融合,绵远久长。”她说。
乐观与歌声让我对生活重拾信心
“你看,这张在报上刊登的照片里就是我。”1月3日,记者一走进朱万炎家,他就指着压在台玻璃下放大的报纸复印件上的照片,高兴地介绍。那是去年9月的一天,他们几位当年一起插队的老同志在鼋头渚聂耳亭举行红歌快闪活动,他深情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时,被通讯员摄入镜头,在报纸上刊登了出来。朋友看到了,就帮他放大打印出来送给他。“这多有纪念意义!”朱万炎觉得自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有机会登上报纸,真是幸运。
对他来说,始终不缺幸运。2014年他查出肝部肿瘤,在多家医院医护人员感觉束手无策时,新的治疗药物出现了,而且对他特别适用。5年多来,他坚持治疗,病情稳定。他说,自己得病时,也曾一度情绪低落,但幸运地加入了无锡市老干部合唱团。他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从上学到工作一直是文艺骨干。退休前每年学校举行的新春会演,他都会上台亮嗓子。如今加入老干部合唱团,让他忘却烦恼,由衷地感到健康快乐。
“唱歌就像一种有节奏的‘体内按摩’,舒缓情绪调节心理平衡;唱歌能抒发情怀,激发我们青春的怀想,对生活的热爱……”唱歌的好处说不完,这个集体也特别温暖,近七十名团员就像一家人一样,有谁生病或家里有事,大家都会主动慰问、帮忙。去年11月7日,合唱团在无锡大剧院举行了专场合唱音乐会,这在全国老干部群体中是独一份。音乐会在网上传播后,很多人都说“没想到老同志能把音乐玩得这么好!”“18个节目我参加了15个,凡是有男声的我都参加了。”老朱觉得很过瘾。
最近因为进入新一轮治疗他没有参加合唱团的训练,但是他每次都会认真观看团员发来的视频,学习老师教的合唱技巧,“自己在家先练着,下次演出时,我肯定不会拖后腿。”老朱对未来信心满满。
身心同步治疗更利于康复
兴趣爱好和积极阳光的心态为何对疾病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记者采访了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源沐心理咨询专家张红。她介绍,有医学研究显示,90%的人出现疾病与心理情绪有关。当人们身患重病时,会产生恐惧、悲观、失望、愤恨等负面情绪,自我的不良暗示会使身体状态更坏。只有把对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放下心理负担,身体免疫力才会不断增强,生活环境也会发生改变,这些都有利于身体康复。她曾遇到一位被断定只有半年生命的患者,后经过心理疏导,放下压力出去旅游放松身心,后来逐渐走出绝望,如今28年过去了依然健在。张红建议,当身患疾病时,身心同步治疗对康复很有意义。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