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聚焦省两会

无锡代表委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筑牢根基,助力经济“硬核”更强

  刘礼华

  庄建新

  陈卫宏

  刘海涛

  甘霖

  缪冬琴

  如何书写好产业发展高分答卷,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添薪蓄能?

  “全面落实降费减税政策,让市场主体有更明显的获得感”“加快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在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昨天,省长吴政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短板、直抵人心,激起在南京参加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强烈共鸣。

  无锡代表委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体会、说心得、提建议,坚定而又自信地传递出一个共同的声音: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让经济的“硬核”更强!

  竖起更多创新“高峰”,需加强原创研究

  ■ 省人大代表、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刘礼华

  多年以来,省政府工作报告始终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每年的内涵都有所不同,今年提出的要求之一是加快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在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的“高峰”。对此,来自企业的刘礼华代表解读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在科技创新上的谋划和担当,也给全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江苏发展进入新阶段,我省完全有实力也有能力在科技创新的“高原”上打造更多“高峰”。

  如何竖起新“高峰”?刘礼华认为,要在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加强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推动原创技术产业化,比如华为的5G技术。在他看来,大科学装置,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比如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可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提供工具性、基础性的支撑。

  兼任国家金属线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的刘礼华以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例,他说,目前法尔胜研发生产的大桥缆索无论是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还是国际标准、技术水平,均为全球领先,但“高原”之后如何攀登“高峰”,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经过3年的技术研发,法尔胜用国产碳纤维生产的大桥缆索,今年将首次在省内应用,实现国内公路桥梁零的突破,这一新材料将使桥梁的使用寿命由二三十年延长至上百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刘礼华建议,省有关部门应更多鼓励并支持企业牵头承担省级科技项目,优化评价体系,“目前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比例较低,希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广大企业投身原创研究的动力,为提升全省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作出更多贡献。”

  先进制造业集群,与物联网产业春天相伴

  ■ 省政协委员、感知集团董事长、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刘海涛

  寒冬腊月,刘海涛委员从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融融春意。“制造业被提到了集群的高度,而物联网恰好能够在其中发挥核心基础作用,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打造有望给物联网产业带来一个新的春天!”

  省“两会”期间,“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字眼反复出现,成为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聚焦点。在刘海涛看来,物联网并不仅仅是我省重点打造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物联网构建了制造业和信息之间的桥梁,是先进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基础要素,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支撑。”他说,企业从原本一个微观的单元进入产业链,再从链上进入产业集群,在后两个层次的实现过程中,物联网起着关键作用,而作为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源地和高地的无锡,也将在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发展战略中扮演突出角色。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具有无锡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十分有必要,要充分发挥无锡的物联网产业优势来推动工业互联网体系构建。”刘海涛以物联网金融科技体系构建举例,给出了一组数据。以无锡为主核的产融商一体物联网科技体系已服务于全国1000多家制造业企业,完成了6200多笔融资服务,实现融资220多亿元。可以看出,无锡在构建以物联网为核心基础的产融商深度融合产业生态方面已迈出坚实步伐,也完全有能力发挥物联网产业优势,服务于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打造。“除了物联网产业发源地,无锡还是现代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如果能够牢牢抓住此次全省战略规划的契机,不仅物联网产业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无锡整体产业经济发展都能见证一个新的春天。”

  真正的核心技术,花钱买不到

  ■ 省人大代表、银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庄建新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痛点”“堵点”和“卡脖子”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对这句话,庄建新代表有着深刻的领悟和理解。“我们企业专门攻克国家重大项目‘卡脖子’难点,银环刚刚捧回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金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这是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最大认可。”

  没有科技创新,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宝武集团、广核集团和华能集团不可能跟银环合资合作,企业转型升级也无从谈起,庄建新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这一点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到的,只有坚持自主研发,用自主创新成果作为公司竞争力,企业才能行稳致远,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和话语权。”

  为了攻克第四代核电领域的关键材料,打破国外长期封锁,银环集团埋头苦干了8年,成为世界上该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的企业。这成功的背后靠的是企业人才团队的持之以恒。

  人才怎么来?来了怎么留住?在庄建新看来,完善人才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要以企业为主体,“近年来,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人才奖励政策,为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推进作用。重视奖励人才固然好,但是也容易造成攀比,一旦看到外省外市的激励政策更好,人才往往容易产生流动的想法。”他建议,政府可以把人才引进奖励一次性直接给予个人、团队的方式,转为由企业根据实际转化情况向政府申请奖金后给予个人、团队。“这样一来,既避免了成果转换率低的问题,又可长期留住人才,保障地方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人才,攻破“卡脖子”技术

  ■ 省政协委员、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研发部副部长 甘霖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一重大任务中,“自主可控”是重要关键词,对这一点,工作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甘霖委员深有体会。“我省提出要聚焦‘痛点’‘堵点’,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发展一批核心前沿技术,这是既有高度又非常务实的战略,不仅有助于当前的产业发展,更着眼于未来的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难点?甘霖认为,关键在于创新和人才,而这两点正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的发展要素。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甘霖充分感受到“人才新政26条”和“太湖人才计划”等省市人才政策的“诚意”,也对省市产业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让他欣喜的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切实为科研主体简除烦苛、让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在甘霖看来,我省“科技改革30条”等政策已经为科研人员有效减负,有助于展现科研工作的自由度和灵活度,建议可适当调整人才政策的“门槛”,以更长远的发展眼光完善对“人才”的定义。“不少刚来到江苏、无锡工作的科技人员,可能尚不符合政策中对‘人才’的定义,但他们实际上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甘霖建议,可关注人才市场上的“潜力股”,特别是在尚待突破的“卡脖子”技术领域工作的年轻科研人员,要用具有足够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使其稳心留根,以人才这一发展的第一资源,促进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和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坚定“走出去”,奋力奔跑在世界“赛场”

  ■ 省人大代表、江苏凤凰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卫宏

  “我在去年省‘两会’上提出的《关于支持江苏企业走出去、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评为2019年优秀代表建议。此次省政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五大计划’,让我备受鼓舞。”陈卫宏代表如是说。

  凤凰画材早在2006年就勇敢地先行一步“走出去”发展,十多年来已先后在越南、柬埔寨和西班牙建立了三个海外工厂和一个分销中心。“‘走出去’不仅可以成功规避贸易壁垒,还能获得新的发展优势,在欧美国家实现自有品牌推广。”陈卫宏说。

  企业“走出去”不仅要有跨出第一步的勇气,还要坚持用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来提升核心竞争力。2018年,凤凰画材找到了跨境电商这条发展新路径。“2018年跨境电商的全年销售额是63万美元,去年达到了395万美元,增长500%。今年,除美国外,我们还要打通欧洲五国电商市场,预计年销售额能突破1000万美元!”陈卫宏信心满怀。今年,凤凰画材还要继续扩大海外生产规模,在本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上进行新的尝试。

  在全球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当下,企业“走出去”并不容易,为此陈卫宏呼吁,对“走出去”企业境外利润汇回实施免税政策。同时,金融行业要针对“走出去”企业做强融资、保险等配套服务,让企业“走出去”的时候不再是“单兵作战”;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要给予更多支持,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外事服务水平,让企业能更坚定地“走出去”,在世界“赛场”上奋力奔跑。

  “嫁接”智能,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 省政协委员、江苏惠源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缪冬琴

  “传统产业想走下去、走出去,就要转型升级。”在润滑油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的缪冬琴委员说,她非常赞同省委书记娄勤俭的讲话和吴政隆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精彩论述:产业提升要坚持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共同发力,通过“研磨”技术、“嫁接”智能、补链强链,催生新业态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着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促进“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

  技改创新让传统化工企业迎来新的“春天”。缪冬琴说,2019年,惠源将销售总额的12%用于研发投入,在全市上百家润滑油企业中率先引进全自动生产线7条、自动化设备50多台,打造成省级“智能车间”。技改带来的新优势,助力企业从单一的车船润滑油向高铁、航空等项目拓展。就在今年初,公司已拿到新领域的订单。世界500强企业纷纷伸来“橄榄枝”,一旦合作达成,惠源将“乘风”迈向更广阔的国际中高端市场。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痛点” “堵点”,缪冬琴感同身受。她说,新能源汽车出现,汽车产业结构随之改变,润滑油需求下降,产业面临着新挑战。出路在哪?缪冬琴透露,她带领传统企业走出“迷茫”的秘诀就是善用专家资源。“我现在平均一周与两位行业内顶尖专家会面。”引进专家团队参与研发,不仅让传统企业转型更契合国家宏观战略,厘清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还令企业更具竞争力,老树发出了新芽。

  撰稿:星 光、惠晓婧、朱冬娅、马雪梅、顾庆赟

  摄影:张立伟、吕 枫、朱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