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为了项目又好又快推进,他们选择春节期间“开足马力”

南沿江铁路的“守岁者”

  □本报记者 徐兢辉 唐芸芸

  “老贺,再检查一遍,兄弟们把安全帽、安全绳戴好了吗?”“戴齐了,戴齐了!”近日清晨6时,天色微明,在江阴城东街道洪流村,“95后”技术员朱成远仰起头的一声开工吆喝划破了宁静。

  在苏南沿江铁路江阴段,他已经参与了3个桥梁墩身的建设,正在向第4个墩身挺进,简单打理的短发和黝黑脸庞,很难让人想到他是2019年8月刚入职中铁二十二局的一名铁路新人,“参加工作第一个项目就是为家乡建高铁,荣幸但也有压力,必须要给江苏人‘长脸’。”

  朱成远随身带着的斜挎包里,找不到一样保暖装备,只有一叠设计图纸。迎着刺骨的寒风,他打开图纸,开始细细校对,“你看这些钢筋直径都一样,但根据使用区域的不同,备料时有的需3.83米长,有的需3.75米长,别看是几厘米的差距,用错了就只能重新补料。”作为公司在南沿江项目部的唯一一名江苏人,朱成远干劲十足,“桩基打完的时候没觉得啥,看着一个个桥墩子架起来,心中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朱成远还给记者晒了晒他手机里的照片,那是他站在约20米高的桥墩上胜利的样子。

  与朱成远搭档的是“80后”测量员闫影龙,脱去外套,背上测量杆,他迅速爬上已有17米高的桥墩,身姿矫健。气温接近0℃,但是闫影龙却不愿多穿。“穿得太多,呼呼啦啦,给自己添麻烦,坚持一下,下来就好了!”像这样的“上蹿下跳”,他每天要经历五六次,每次要停留半个小时,“一个承台,打一次混凝土就要测一次,绑一根钢筋就要测一次,只要现场在动,就离不开测量。”在外人看来繁琐且艰苦的测量工作,在经验丰富的闫影龙眼里,却已是非常轻松。

  “这个春节回家吗?”一个提问,让闫影龙回忆起了10年之久的测量生涯,下转第4版>>>

  南沿江铁路的“守岁者”

  上接第1版>>>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哈牡客运专线、京石高铁……都有他洒下的汗水。“这十年,春节回家屈指可数。”闫影龙开玩笑说,修建铁路有些像“大禹治水”,即便家离得不远,也得守在自己的工点上。同样不回家过年的还有朱成远,“如果我选择回家,那肯定还得有人顶替。”即便入职才短短几个月,朱成远已经感受了第一次在外过中秋、第一次和同事过生日、第一次连续三个月不回家,这次,他还是义无反顾选择在外过年。

  跟随7标局指挥办公室主任王炳尧驾车经过狭窄的村中小桥,就是位于周庄镇东林村的东制梁场。“江阴经济发达、路网众多,凡是跨越道路或河道的地方,设计都是以连续梁的形式通过。”王炳尧一边开着车,一边感慨,与简支梁相比,连续梁工艺复杂、工序多、难度大,整个建设周期比较长,对浇筑时间要求更高,现场作业更要保持持续性,即便是每个标准节段长度不足5米的连续梁,与南沿江铁路采用的40米简支梁相比,施工工序一道都不差,工期紧、任务重,现场施工的同志必须时刻坚守在岗位上。

  中铁十二局、中铁二十二局南沿江项目部加快施工,江阴段拌和站、钢筋加工场、制梁场等大临设施开足马力生产;中铁二十四局南沿江迁改项目部正在有序开展通信光(电)缆、电力线路、给排水和燃气管线迁改……控制性工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一个个桥墩拔地而起,作为沪宁间的第3条高速铁路,南沿江城际铁路通车后,将与沪宁城际铁路形成“X”型路网,未来直通上海浦东,成为江苏省又一条东西向快速交通走廊。

  “过去到江阴华西村游玩,是先坐高铁到无锡,再转汽车到江阴,以后就能直达江阴了。”朱成远憧憬的远不止这些,“还可以对比一下,如果京沪的票很难抢,那我就选择这条。”让“朱成远们”感觉更自豪的是,苏南沿江铁路串联了很多位居全国百强第一方阵的县市,而他们的努力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供重大基础设施保障,“以后家人们坐高铁驶过江阴段,也能有一种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