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早上6时,一辆冷链物流车停在天鹏百家金马国际店门前。店长鞠冬霞和三位店员一起,从车上搬下几大箱的储备肉,分类放进店里的保鲜柜后,开始了一天的销售工作。
春节临近,肉类消费步入旺季,尤其是猪肉作为锡城百姓春节餐桌上的主角之一,其价格更是备受关注。“为保障猪肉供应价格稳定,满足消费者需求,今年元旦,我市首次向市场投放储备肉,从1月1日到10日累计投放量超过400吨。”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储备肉进入市场后,有效地平稳了猪肉价格。“从18日开始至22日,我市再次向市场投放储备肉,计划投放量在100吨—150吨。”
天鹏百家金马国际店,就是此次市政府储备肉投放销售点之一。“听邻居说,这个猪肉还可以,我今天特意来买点尝尝。”家住华源小区的孙阿姨花45.9元买了10块大排,准备一半红烧、一半清蒸。“我已是第三次来买储备肉了。”专程从梨花家园赶来的陆阿姨告诉记者,之前买过精瘦肉和草排,开始以为冻肉会不好吃,没想到烧红烧肉很香,这次买点肉糜回去做蛋饺,准备家里过年用。
“投放市场的储备肉一共有5个品种。”鞠冬霞指点着介绍,肋排31.95元/500克,精瘦肉24.9元/500克,肉糜22.39元/500克,草排25.37元/500克,大排24.24元/500克。相比较生鲜猪肉,同种类的储备肉价格便宜4元—6元/500克。“我们门店是按每个品种酌量配送的,”鞠冬霞悄声透露:精瘦肉卖得最好,有两次上午10时不到就卖完了。
这些储备肉从哪里来?进入市场前经过哪些环节?记者随即来到位于通沙路的储备肉定点存放处——天鹏食品城一探究竟。
“所有储备肉都是从你面前的这个天鹏智能冷库中出去的。”冷库经理喻勇告诉记者,在冷库里有个常年保持零下18℃的储备肉专区,储存着1000多吨来自欧洲、南美的进口冷冻猪肉。虽然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记者还是被挡在了冷库门口,被“勒令”再披上一件又长又厚的军大衣、戴上棉皮帽后,才得以进入。门口的角落里,积着厚厚的霜,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响声。库里约有二层楼高的货架上堆满了各种硬纸箱。“这些箱子里全部是冻猪肉,按照部位、产地、日期分类堆放的。”喻勇介绍,储备肉不定期进行一次轮换。记者伸手摸了一下纸箱,手指立即被覆盖在上面的冰霜粘住了,拉开后手指已有冻僵的感觉。走出冷库,捧着热茶捂了许久,方才恢复。
“我们每天都是在这样的温度下工作。”储备肉库的仓管员朱煜生笑着说,“从19时到24时,5个人,30吨储备肉,先用堆高车从库里运到月台,再搬至冷链物流车上。”储备肉一箱25公斤,记者算了一下,一个晚上一个人要搬200余箱货,基本上是马不停蹄。难怪朱煜生每天搬完货内衣都会湿透,一杯姜茶下肚后要立即赶回去洗热水澡。
储备肉从冷库出来,下一站是分割加工车间。在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各种肉类在这里根据各种规格要求被锯骨、切丁、砍排。切片机下是一片片厚薄均匀的大排;绞肉机里是肥瘦相间的肉糜。流水线尾端的金属探测机和自动贴标机正在完成最后两道工序。前者精准地检测着肉内是否含有金属物质,并提示进行处理和自动剔除,确保产品的安全;后者在自动称重后将产品重量、日期及品类相关信息打印出来后自动贴标。天鹏食品城副经理姚建华介绍,储备肉通常都是凌晨时分送进来加工的,4时前完成所有工序后会被再次送入冷链物流车内,运至各个投放点,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祝雯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