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市级公益项目 首次招投标

  本报讯 “以前的政府购买服务,是由社会组织报项目,市民政局来挑选。而今年则是民政部门提出需求,够格的机构才能中标。”1月20日,市民政局发布2020年市级公益服务项目,形式与往年有了很大的不同。

  从无锡政府采购网上可以看到,此次市民政局向全社会广发“英雄帖”,招投标的公益项目分为关爱儿童、关爱老人、关爱特殊群体、社会组织增能与督导评估共4个类别、18个项目。总金额为308万元,其中单项金额最低15万元、最高20万元,单项服务对象最少80人、最高100人。

  “与以往相比,一方面,单个项目的资金投入、服务对象都增加了。另一方面,给社会组织设置了门槛,对成立时长、专职人数、资质等都有要求。”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袁芳表示,达不到条件的将被拦在门外。

  另一亮点是,首次列支人员工资,以减轻社会组织的后顾之忧。这在以前是不被允许的。经费紧往往成为机构发展的掣肘,今年,市级层面肯定公益从业人员的劳动付出,也将给区、街道带来示范性作用。

  一言以蔽之,新政策就是让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将得到更有力度的支持,“就像游戏通关一样,本领够强就可以升级,过不了的就要继续修炼甚至淘汰。”袁芳指出,公益项目招投标是大趋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与我市社会组织的发展亟待转型有关。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我市率先在省内推出“公益创投”这一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从而起到支持、培育初创型社会组织的目的。几年来,社会组织数量高速增长,去年全市累计登记注册6000多家。

  “但与其他先行城市相比,我市缺乏精品项目,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业内人士透露,小型社会组织非常多,一年做两三个小项目,内容换汤不换药,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没有好处,需要经历“大浪淘沙”的阶段。如今,无论职能部门抑或基层都有一个共识:完全依赖政府资源,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社会组织往往无法真正长大。转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组织主动啃硬骨头,摆脱固步自封的现状,勤练“内功”发展壮大。(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