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百场报告惠及万名锡城青少年

市关工委三大工作团教育显成效

  2019年,市关工委报告团、市关工委关爱工作团、市“五老”法治宣传教育报告团不断完善队伍建设,拓宽工作覆盖面,创新自身工作模式。进校园进社区宣讲、将关爱帮教工作做好做精、让法治教育愈加活泼,一年来,三大工作团的教育帮教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报告团成员热情投身爱国主义教育

  去年6月举行的“大国之重器,无锡的骄傲”电视访谈节目受到青少年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市关工委报告团成员桂亚东曾先后到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无锡开放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作题为“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的讲座,宣传无锡的“神威·太湖之光”,同时为学生解答多类型的科技问题并给出学习建议。

  据统计,2019年市关工委报告团21名成员共撰写讲稿112篇,作报告172场,受众达19200多人次。5位报告团成员还参加市委老干部局、市关工委组织的两次电视访谈活动,宣传延安精神、“蛟龙号”和“神威·太湖之光”等,进一步拓展了关心下一代宣传阵地,扩大了关工委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一年来,报告团成员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运用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对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曾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的姚炳华心脏装有支架,但他依然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活跃在活动的前线。在自己积极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同时,姚炳华还发动十几名一同参军的老军人,在风光里社区创建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宣传无锡籍“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的事迹。

  ●帮教工作稳步走 关爱工作进校园

  以市第一看守所“雨露学堂”、市收容教育所、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梁溪区五河新村小学、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为关爱帮教基地,市关工委关爱工作团积极开展失足青少年的帮扶帮教工作和外来民工子弟的关爱帮教工作。

  2018年底开始,关爱团成员谈伯昌与戒毒所的一名青年进行一对一结对,尽全力为他解决面临的种种困难。“我以2到3天打一通电话、半个月上门拜访一次的频率,对他进行帮教。”谈伯昌说,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帮助该青年缓和与家人的关系,并帮助其寻找工作。“现在他的生活已经走上了正轨,我还是会继续与他保持联系,做到帮教满3年。”

  在帮教工作稳步开展的同时,关爱工作团还将关爱触角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延伸,组织人员进学校进行结对关爱、调查研究等活动。关爱团成员侯毅带领的小组负责结对坊前实验小学。围绕亲子阅读,侯毅为该校的家长学校作了“为你的孩子做榜样”的主题讲座。“我认为孩子的品性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父母的言传身教比老师40分钟的课堂教育更有影响力。” 侯毅建议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样。此外,侯毅小组还协调儿童图书馆,定期将流动图书车开进校园,为孩子家长提供优质图书资源。

  ●创新法治教育模式 让法治观念植根学生内心

  如何将法治教育开展得更有新意?市“五老”法治宣传教育报告团下的各小组纷纷出了“奇招”。以“12·4”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检察院小组开展“宪法公开课”“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等活动,将“纸上宪法”变为“内心宪法”。

  “我们在开展讲座的过程中发现,用具体、鲜活的案例来开展法治讲座,学生的思想更集中、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有了这一收获,司法局小组将19个未成年人犯罪或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编成《青少年法治宣传漫画案例读本》发放到全市中小学,结合案例宣讲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法院小组也探索出案例视频法治教育模式。针对低中高不同年级的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案件视频,该模式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

  “体验日”“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是公安小组所创新的体验式学法模式。他们借助“雨露学堂”、无锡交通安全教育体验基地等法治教育平台,以近距离接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交流为教育途径开展法治宣讲。

  法治教育宣讲已经进行了7年。去年,法治小组获悉塘南中学、清河实验学校和金城学校尚无司法机关挂钩联系,且学校生源比较特殊,更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遂在组长华俭学的带领下,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目前已在上述学校累计作报告10余场。(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