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我市容错纠错机制运行三年来,卸下不少党员干部“心理负担”——

担当作为无顾虑,甩开膀子加油干

  容错纠错机制运行有力,无锡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无顾虑。

  昨天,从市纪委监委获悉,我市2016年底就率先出台“四种形态”和容错纠错、治理“为官不为”、查处诬告陷害“1+3”文件,三年多来的实践成效初显。

  尤其在一些关键时段、重点工作中效果更为明显:仅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已为党员干部实施容错备案44起、容错纠错3起;而一批曾经的“有错干部”,也在组织的关怀下放下包袱,积极转身为“有为干部”,重获提拔或重用。

  容错纠错的加力,增强着全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不为“怕错”而束缚,只为“担当”而作为,努力甩开膀子加油干。

  鼓励担当的“容错备案”:

  特殊情形下的无意过错,必须为他们撑腰!

  “容错备案”是无锡市纪委的首创,这在重大事件上作用凸显。

  疫情防控期间,防疫物资的采购是监督重点。在一级响应启动之初,各地的防疫物资供货分外紧缺,稍一犹豫可能就会错失采购的“时间窗口”。一线采购人员所处的情况,可谓是“在危险边缘的试探”,矛盾心理集中在一点:对于紧急采购物资造成的无意过失,纪委能不能容?

  “能。”今年1月27日市纪委常委会给出了明确答案——对于敢于担当作为,冲在工作一线的党员干部,在疫情处置、物资采购、经费使用等方面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出现的工作失误和无意过失,坚决予以容错。

  当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二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前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督查发现,该局在采购医用外科手套、检查手套、红外测温仪等物资时,存在不符合物资采购相关规定情况。

  该组立即要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同时,及时补齐相关手续,并督促该局向市纪委监委容错备案,进一步规范应急物资采购程序,及时出台《关于加强无锡地产急需疫情防控物资管理》等文件,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从制度上规范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等行为。

  无独有偶。滨湖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在疫情防控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供应不足,存在价格不确定、票据合同不全等问题,存在一定廉政风险,该区纪委监委为该部门进行了容错备案。

  “‘容错备案’就是要让党员干部吃下定心丸,有效地消除干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顾虑,”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 实施“容错备案”的本质,一方面是提前设立一道“防火墙”,通过提前报备、提前警示,防止出错;另一方面是主动为干部“卸下负担”,一旦因备案事宜受到质疑或举报,为其说话撑腰,让干部真正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据悉,包括此次疫情在内,近几年我市已容错备案147余起,容错纠错28起,涉及产业强市战略实施、民生项目推进等。

  问责回访的“后续文章”:

  “有错干部”变成“有为干部”,必须为他们鼓劲!

  犯了错要有纠错的勇气,我市贯通使用容错纠错、教育回访等机制,让党员干部放下负担、勇挑重担。

  一位曾被诫勉谈话的干部,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站了出来。“我们看到,他是第一时间发动并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成为了火线支援人员。”此前对他进行诫勉谈话的纪检监察干部发现,这位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了春节休假,不仅自己站到了防疫一线,还带动了系统内的党员积极参与防控工作,“诫勉谈话的影响期已过,综合前期工作表现,加上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现,我们给予了‘廉政回复’通过的意见。”

  “有错干部”变为“有为干部”不在少数。同样在疫情期间,一位卫健系统的党员干部不仅做好本职工作,而且在所在区域发现确诊病例后,迅速组织防控人员展开行动,坚持在一线“驻守”。这名党员干部去年5月受到诫勉谈话处理,所在地纪委监委鉴于其抗疫表现,及时予以如实鉴定,该干部目前已提拔使用。

  从“有错干部”到“有为干部”,不是自然而然的,背后是纪检监察机关做好问责回访的“后续文章”使然。据悉,我市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不断加强问责后的教育关怀。

  如何关怀?一方面,结合问责决定的宣布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向被问责干部讲明失职失责行为、性质、危害和处理依据,告知问责方式、影响期内享有的合法权利及影响期满后不影响提拔使用;另一方面,建立被问责干部的回访机制,由相关纪检监察机关对其定期开展回访,督促所在党组织履行好教育管理监督责任,及时帮助被问责干部打开心结、放下包袱、提振精神。

  近年来,因知错改错、担当作为、表现优秀,全市共有50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问责处理影响期满后,重获提拔或重用。

  诬告陷害的“慧眼甄别”:

  大胆履职者被非议被误解,必须为他们澄清!

  大胆创新工作,遭遇人言诽谤咋办?对诬告陷害的查处,就是为勇于担当而被“算计”干部的权威正名。

  在干部提拔时,昔日的容错可能会带来一些质疑。在市某单位一名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前,市纪委监委收到了多封群众来信。经过仔细核查,发现来信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但主要是工作中的一些无心过失。“不是明知故犯,没有以权谋私,我们坚持看主流、看担当、看实绩,”核查人员如实反馈之后,该领导干部照样提拔任用。近两年来,有25名干部在遭遇“非议误解”后,经严格核查后,照常提拔任用。

  而面对诬告陷害,则果断出手澄清。我市一开发区干部因工作出色拟提拔为正科级,在其考察公示期间,收到信访举报,后经调查核实,反映不实,该区纪委监委及时为其澄清说明,消除了他的顾虑,使其放心安心工作,最终得到提拔使用。

  “及时澄清是非,事关政治生态。”市纪委监委相关人士说,“四种形态”、容错纠错机制、治理“为官不为”、查处诬告陷害这些是协同发力的“组合拳”,就是营造激浊扬清的政治生态、营造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我市在省内较早实施容错纠错,创新实施容错备案,查处并通报了诬告陷害的典型案例,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干部不想为、不敢为、不愿为的问题。”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持续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持续营造宽容错误的氛围,让广大党员干部既绷紧纪律规矩之弦,又放下怕出错的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担当新使命,展示新作为。

  (陈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