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逯恒贞
近日,无锡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服务工作的通告》,医疗机构推行非急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有序开展日常医疗服务,合理安排患者有序就医,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目前,除个别限制类医疗服务外,锡城几大医院普通门诊已陆续有序恢复,部分专家、专病门诊将逐步开放。根据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及患者需求,近期择期手术也开始逐步有序开展。
预约就诊,门诊量平稳上升
随着医疗服务有序、逐步开放,近几天,市人民医院的门诊量平稳上升,日均诊疗近3000人次,约为往年同期的1/3-1/2。除了口腔科暂时只开设急诊外,其他科室普通门诊均已开展日常诊疗,从下周起将逐步开放专家、专病门诊。4日上午,记者在该院门诊大厅外看到,几台预约取号专用机一字排开,前来就诊的预约患者有序通过锡康码认证、测温、预检分诊等环节后,才可进入大厅候诊。目前,医院提供“无锡人民医院”微信、“掌上人医”APP、电话、诊间、现场5种预约方式,未预约不挂号,预约成功的患者根据预约时间段不早于1小时提前到医院取号、候诊。
在无锡二院,3月2日起,口腔等限制类医疗服务工作逐步恢复,所有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眼科门诊均实行预约后分时段就诊,人工窗口不接受现场挂号。“疫情期间心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普外科等常规诊疗科室都有开放,与平时不同的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对就诊患者实行限号限流。”二院门诊部副主任冯军介绍,从2月底开始来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近期单日门诊量在2000人次左右,约为往年同期的1/3,其中皮肤科、心内科、眼科急诊的需求度是最高的。“像心脏、脑血管、呼吸方面等急需救治的患者一般集中在急诊的抢救室、观察室,门诊患者仍是以慢性病、常见病为主。”
急诊持续“在线”,强化院感防控
“疫情期间,对急诊病人的诊疗救治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像外伤大出血、急性心梗、急性脑梗、动脉瘤等需要紧急抢救生命的救治工作一直在进行。”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顾晓峰介绍,抗击疫情以来,医院日均急诊量在400-500人次,每日有近20台急诊手术,保证了急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急诊区域空间有限,院感防控难度非常大,特殊形势下如何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介绍,在精准防控、对医疗流程做了有针对性调整的同时,该院急诊区域做了紧急改造,另设了黄区医学观察间5间、红区医学观察床单元2间、观察室医学观察间14间、EICU医学观察间2间等,尽最大可能满足院感防控要求,同时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除了急诊,市人民医院每个病区都设置有2个隔离单间,眼下日常诊疗虽已陆续恢复,不过病人收治入院的标准不降低。“只要是上门诊、进病区的医生,全部要通过院感防控考核,感染科、呼吸科等科室还要进行重点培训,目的是让医护人员思想上‘穿上’防护服。”顾晓峰说,同时医院职能部门还会每天督查,强化院感防控工作,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门诊慢性病,常用药储备充足
对于预约就诊,不少市民渐渐培养起预约挂号的习惯,不过也有一些市民感觉“有点难”,尤其是老年人群。在地处市中心的二院,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到1/4以上,一早先到医院挂号等待就诊是他们的固有习惯。为了保障就诊次序,该院每天有十几位志愿者在门诊大厅及各个诊区协助答疑,帮助患者申领锡康码,教患者使用手机预约挂号,协助他们填写信息等。
在来就诊的老年人中,配药的占了多数。疫情期间,省医保局推出医保经办服务新举措,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稳定的门诊慢性病且按照临床规范需要长期服用固定药物的患者,经诊治医生评估后,可将一次取药量放宽至3个月。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针对慢性病、常见病的常用药储备充足,相关医嘱功能也均开通,一般一次可开2-3个月药量,减少了门慢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需要提醒的是,有些疾病仍然需要到医院复诊,比如复查血糖等指标,因此,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具体开多少药量。
此外,不少市民关心的各种检查项目也在陆续恢复。从江大附院(原无锡三院)了解到,目前诊疗项目基本全部开放,不过部分检查要求严格,以胃肠镜为例,做检查之前常规需要做核酸检测和CT,因此对于非必须、非急诊患者,建议可将检查延后,选择合适时间再做。在无锡二院,胃肠镜、喉镜、支气管镜项目仍暂停,有需要的患者医院给予预约,恢复后将按照预约先后通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