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保健周刊

老人玩收藏,避免入误区

  □杨启彦

  老年朋友中玩收藏的不少,既有品味,也有乐趣,是一个不错的爱好。但如果盲目,就会白白浪费钱财。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不必追求档次很高的东西。老年朋友多是业余,专业知识不足容易误判。我有位朋友,他买了一个和田玉老件,价值1.6万元。我一看是个赝品。老件是新仿,玉是韩料。他多出了十倍以上的价钱。我们行内人说和田玉仅指新疆和田、于田少数几个地方的,不包括青海玉、韩玉、俄玉,但在专业鉴定上,这几种玉都不区分,都称和田玉。结果这位朋友拿着有证书的和田玉,其实是不值这个价的。另有一位亲友打电话给我,说有一幅清明上河图,是真品。我一听就告诉他,绝不是真品,不能要。他不听,把图先拿到昆明,后又拿到成都鉴定,结果是近代仿品。清明上河图的真品就一件,在故宫博物院呢。

  最好不玩中高档瓷器。如果能收点地方窑或民窑的东西,我觉得就很不错了。你不知道官窑的来龙去脉,伤筋动骨拿一件,结果是假货。我玩瓷器几十年,现在对家乡的腐乳瓶子很有兴趣。因为我从未收到过一件很值钱的瓷器,官窑的那些东西,不信为好。有朋友给我看一件瓷器,就是民国瓷,可他说是明清花,要价几十万元。这件东西就永远压在他手里了,除非拿去蒙像他一样的外行人。即使是明清花,一般民窑的也才二三百而已。

  不要追求品类的齐全。有时一件东西,花七八年时间都不一定找得到,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消耗。一位老年朋友找我要一个“四伟大像章”。他说可以多出钱。这只是一个普通章,找到不难。我开始给他找了一个,漆掉了几小块,品相有些差,只要他30元,他嫌品相不好没要。五六年之后我找到一个品相一流的了,拿给他看,要价150元。他研究半天后说是假的,不要了。对这样的朋友我很无语。收藏行很怕两种人,一种是不懂装懂的人,一种是懂又装不懂的人。

  不要有捡漏心理。捡漏心理说白了就是想一夜暴富。我认为,捡漏是由渊博的知识与偶然的运气构成的。不要说有人捡到了,就也去尝试。不良收藏商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引你上钩。一位朋友,一次用贵州汽车币问我:值多少?我说:“不懂行情。”其实他拿的就一假币。我不想点破而已。过不久,这朋友又拿一个“庚戌春季云南省造”的银币给我问值多少,我说:“这是假的。”因为我已经没有耐心了: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假币来忽悠我,什么意思?结果他直接把我拉黑了。这种朋友,不要也罢。

  不要盲目购买现代金银类纪念品。这些东西发行价很高,若干年后,你会发现,原价你都卖不出去。行话说,最后留在手里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买贵了的,永远卖不到原来的价了;一种是买得很便宜的,现在也卖不了几个钱,留着就留着吧。

  不要盲目追求升值。升不升值原因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前些年“雍正通宝”“兴朝通宝”都不值钱,买的人也少。现在大家都想买进这两个钱,但价已翻几番了。以前你没买就说明你没眼光,现在又来拼命买进,同样说明你没眼光。好多年前云南半圆就一百一个了,一些人压着不少。再捂二十年,我估计也升不了多少,合适就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