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发布厅 健康专刊

情绪喜怒无常,需警惕双相情感障碍

  每年的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是为了纪念患双相情感障碍的印象派艺术大师梵高而设。

  双相情感障碍,在一些媒体或者影视作品中也被称为“躁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这种疾病最大的核心特征就是情绪的“极性”和“波动性”。“极性”就是指情绪的两种极端表现,抑郁和躁狂。“波动性”就是情绪的不稳定性,罹患此病的患者,经常被比喻为坐在情绪的“跷跷板”上,很有可能现在还处在低落期,不久就变得情绪高涨起来,当然也有介于两种状态之间的混合状态。这种疾病往往发病年龄小,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给很多患者和家庭造成很大的困扰。

  双相情感障碍并不少见

  自杀风险高

  早在古希腊时代,医生们就发现了这种异常的情绪疾病,一些患者表现得异常兴奋、愤怒,但有些时候又郁郁寡欢,严重的时候无法正常生活,而病情缓解之后又如同正常人一样,医生把这些人称为“环性精神病”患者。之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对疾病认知的完整,医学界统一将这种疾病称为“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世界卫生组织排名第6的严重精神障碍,全球约有6000万人受这种疾病的影响,超过90%的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倍以上,81%的患者还患其他疾病,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更让家属和照料者心力交瘁。不少政治、文化名人比如毕加索、舒曼、丘吉尔等也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双相情感障碍早期识别困难

  确诊平均时间长达10年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躁狂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精力增加,活动过度、睡眠量减少、思维转换快、夸大的计划、烦躁易怒;在抑郁发作时又可以表现为精神萎靡、情绪失落、反应迟钝、失眠并伴有自杀倾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不少见,但为什么大家对这个病知晓率不高呢?其中原因诸多,一是大众认识不到位,常常误认为是单纯的抑郁,甚至简单地认为只是情绪、心理问题,并非疾病;二是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隐蔽性”,如果临床表现以典型的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临床并不难诊断,但现实并非如此,很多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往往和抑郁症患者难以区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首次发作时往往不能得到及时医治,很多认为自己调节一下情绪,或者“扛一扛就过去了”,不愿意接受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从首次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长达10年,很多患者即便在第一次就医后,也难以明确是双相情感障碍,有37%的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或其他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不明

  需要多方面关注

  科学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遗传、神经生理、神经免疫等。就发病机制而言,目前公认的几种学说:一是遗传学说,遗传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具有很高的家族遗传性,主要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有数据表明,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其一级亲属的患病概率高出一般人群10-30倍,并且有早发遗传的倾向,也就是发病年龄可能比已有的患者还要早。另一个是神经递质学说,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与中枢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突触间的浓度有关,这些神经递质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等,而我们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也大多与这些神经递质有关。当然,还有很多我们现在还未知的病因,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发现。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难度大

  切记要规范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因为其情绪在两个极端波动较大,治疗需要根据病情因病施治,治疗中最大的难点就是药物治疗尺度的把握,而因用药因素导致疾病复杂化、难治化的病例较多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更多的人知道了抑郁症,也能够接受抑郁症,自然也就更加容易接受抗抑郁的药物。曾有患者根据自己的症状在网上就诊,或自己查询治疗方案,自行服用抗抑郁药物,但却忽略了自己的躁狂症状,导致情绪症状像“过山车”一样,一天之内可以有好几次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个不但给自己带来麻烦,也让后续接诊的医生难以处理。所以,一旦出现情绪问题,切记一定要去专科医院,全面提供自己的病史,遵医嘱服药。

  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率较高

  切记要坚持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率很高,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不按医嘱坚持服药。患者一般经规范治疗可以恢复正常状态,但建议即便在症状消失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有部分人甚至是终身的时间都需要服药治疗。大量实验和调查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如果不服药,一年内复发率是29%,四年内复发率是68%,时间越长,复发率越高。所以,切记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定期门诊复诊,让医生客观评估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注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

  留意孩子的异常行为

  现代生活的压力重重之下,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已被大家了解,但更多需要被大众和家长知道的是,必须警惕青少年的抑郁,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将来,或者在目前的状态已经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范畴了。从疾病特征上讲,双相情感障碍发病于成年早期,比抑郁症更具有首发年龄小的特征,其中一般双相I型发病年龄在15-18岁左右,大部分青少年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群,而躁狂体验,特别是轻躁狂的体验不容易被发现,患者也不会主动告知,所以给诊断带来很多困难,治疗不当也会让疾病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控制,所以呼吁一些家长朋友,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抑郁相,也需要关注他们相对“过于兴奋”,哪怕只是轻微的情绪部分,以及烦躁、逃学、乱花钱、敢于冒险等异常行为。

  专家档案

  张国富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普通精神科(江苏省重点专科)兼普通精神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江苏省重点专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病学分会精神康复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理事,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精神病学会心理治疗及危机干预学组成员、江苏省红十字心理救援队专家组成员,无锡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无锡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无锡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及青少年情绪及行为问题的药物及心理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院本部周二心理咨询门诊、周五精神科专家门诊

  名医问答

  Q:以前从来不觉得情绪的兴奋和低落也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当身边人出现哪些征兆,需要密切关注?

  A:诊断情感疾病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一个是持续时间,另一个就是严重程度。如果有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处于某种不正常的情绪状态,那么我们就需要十分的注意了。

  一般容易观察到的是:1.言语的量,话特别多的,比如与他一贯的风格不一致,变得特别健谈,或者特别的沉默寡言,那很可能就是一种征兆;2.讲话的速度,躁狂发作的时候,讲话的速度会特别快,有些人甚至表现出讲话速度跟不上思维速度,所以外在会表现成讲话比较乱,而抑郁的人则相反,基本或者很少有言语的交流;3.睡眠节律的变化,抑郁和躁狂发作的状态都会出现睡眠的异常,但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躁狂的人是“压根不想睡,不需要睡眠”,而抑郁的人是“想睡但是睡不着”,而更典型的是表现为早醒,半夜醒来无法再次入睡;4.最严重的就是自杀,双相情感障碍在两个情感的极端都会有自杀意念和行为,躁狂发作的自杀大多是冲动的,鲁莽的,而抑郁自杀的患者,就真的是想要置自己于死地,所以如果有人符合上面的很多症状,又很严肃地说“我不想活了”,不要认为这是做作,或者矫情,而要建议对方尽快去专科医院就诊。